《雨巷》在语音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快点 谢谢
2025-02-23 07:30:2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音律和谐 ,一韵到底。 押ang韵。

2、有音乐性, 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节奏上格调统一和谐,舒缓悠扬。

3、音节优美。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体现了它的音节的优美这一特点。

《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

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的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

“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听觉中反复。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心头。

为了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这种语言上的重复,复沓,像交织一起的抒情乐句反复一样,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在浪漫的自由诗和“新月派”的豆腐干诗体盛行的时候,戴望舒送来了优美动听的《雨巷》,开拓了音乐在新诗中表现的新天地。

扩展资料

《雨巷》创作背景的介绍: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雨巷(戴望舒诗作)

回答2:

音律和谐 一韵到底 押ang韵 有音乐性 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节奏上格调统一和谐,舒缓悠扬。

回答3: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诗中接着写道: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在讲解了《雨巷》一诗的大致内容后,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

回答4:

路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