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耳朵是有听力下限和上限的,这种上下限指的是声音的频率。你应该会觉得很好奇,频率低了听不到很正常,频率高了怎么会听不到呢?难道不是声音频率越高越响亮才对嘛?
错了,你再说越高越响亮时,你说的是声波的振幅,我们用分贝来衡量。分贝越大,声音越响亮。
一段声波从波峰到波谷的距离就是振幅,而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是频率的概念。几种声波的振幅可能都是一样的,但频率却是不同的,这就引出了你的问题:为什么有的苍蝇飞的响,而有的飞的没声音。
毫无疑问,所有动物挥动翅膀都会产生声音。但是因为振幅和频率的不同,有的我们是听不到的。有的动物如蝴蝶,它挥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振幅相对蜜蜂要大,但是频率却远小于蜜蜂,所以我们听不到蝴蝶振翅,却能听见蜜蜂嗡嗡。
同样的道理,一些大个的苍蝇和小个苍蝇它们可能振翅的频率是差不多的,但是大个头的振幅更大一些。所以我们只能听到大个头苍蝇飞起来的声音。
耳朵能听到的是20到20000HZ(赫兹) 大于20000HZ是超声,小于20HZ是次声,各种苍蝇拍到翅膀的频率都不同,所以有的苍蝇飞起来几乎没有声音,有的苍蝇飞起来嗡嗡叫。
如上所言,人耳对声音频率是有上下限的,最低20Hz,最高2万Hz。其中500—3000Hz是言语频段区,也就是人们讲话一般所处的位置。再高了可能就很刺耳,随着频率升高,然后就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