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在奉上这份奏疏的时候,就早有了思想准备。
他首先买好了棺材,并且告别了妻子儿女,并且托了一个忠实可靠的人,告诉他一旦出事,就帮助他料理后事。
果然不出乎海瑞的意料,这份奏疏震惊了朝野,并且奏疏中的内容是处处击中了嘉靖皇帝的软肋,使皇帝无处遁形。
天下者,陛下之家也,哪有不顾自己家的人呢?内外臣工都有行政职务和进言的责任,这些都是能够奠定您的家业,使它象磐石一样的稳固的基础。一意玄修,是陛下的心被妄念迷惑。过分苛刻武断,也不是您生性如此。不能就这样便断定陛下不顾其家,不合乎人情。臣子们往往为了顾及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欺诈、贪赃、旷废职务而导致犯罪,这些人不合您的心意,是很自然的。假如不是为了上述的原因也不合您的心意,那就是您的心与臣子的心偶然不相投合啊,但也有人疑心是您看轻臣子,侮辱臣子。另外有一种人,自己的心思不正,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是说得不够详明正确,就象胡寅扰乱政事的奏疏那样:这些人不合您的意旨,也是很自然的。如果都不是以上的情况,君意臣意还不相符合,那就要让人疑心是不是因为陛下自以为是,不愿接受劝谏的缘故。抓住一二件这样的事,就推测您向来如此,害得您一直被人误解。《礼记》上说:“君主多疑于上,百姓就无所适从;臣子不忠于下,君主就劳苦不堪了。”说的就是今天这种情况。臣子保身家的私心和怕触怒君主的心相结合,因而模糊了自己的职责,我已经举出一二件事例替他们作过分析了。君主求长生的妄念和迷惑不明相结合,就使臣子们心怀不满;陛下有失为君之道,请允许我再加以分析。
海瑞是历史上的清官,他在上奏疏的时候提前做了一些准备。每次海瑞上作者都是抱定了视死如归的心态。
海瑞上奏的时候提前了解知道皇帝的思想,毕竟皇帝才是最根本的,皇帝同意了才能够上奏,好作沟通
首先要写奏折,其次要把握皇上今天的状态。在一个就是找一个契机把奏折提交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