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地区文化层的因子分析可获城市文化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元素组合,共有如下9种:
第1种元素组合(F1,方差18.56%):主要为Cr、Fe、Co、Ti、Sb、As、F、Ni、Zn、磁化率、V、Cu及负相关的-Na、-K、-Ba、-W、-B、-Mg、-Tl、-Rb,正向者以亲铁、亲硫元素为主,反向为易溶的碱(土)金属元素,主要反映文化层土壤的风化残积特性或成土程度,磁化率在其中呈正相关,说明文化层的成土作用越强,土壤有磁性矿物富集,磁化率便越高。
第2种元素组合(F2,方差17.49%):主要为Au、Pb、Sn、Ag、Hg、Mo、As、Cu、Se、Sb、Zn、F、及负相关的-Th、-K、-Mg、-Ba,系区内人类“高级”活动(冶炼等)典型的元素组合。
第3种元素组合(F3,方差13.22%):主要为Cl、I、Br、U、Ca、Ce、Sc、N、TC、TOC、Se、Sr、P及负相关的-Si、-Ge、-Zr,以表生条件下可(易)溶、易氧化分解的元素为主,土壤中这些元素高,说明环境相对较干、水的淋溶作用较弱,利于盐分保存,因而可能标志为较干及较为还原的环境。
第4种元素组合(F4,方差12.69%):主要为Nb、Y、Bi、La、Li、Sr、Ti、Zr、Se、磁化率、V、TOC、Ni、TC,表生条件下相对易溶和相对难溶的、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的元素混合在一起,意义不是十分明确,难以用自然作用理论解释,可能系某种人为废弃物堆放的结果,代表古人。
第5种元素组合(F5,方差11.19%):主要为S、N、TOC、TC、Ce、V、及负相关的-pH、-Rb、-Ge、-Ga、-W,正向者以亲生物元素为主,正向反映了人类城市生活排污特征。
第6种元素组合(F6,方差9.45%):主要为Cd、P、Mn、Zn、CaO、Tl、Ni、Br,可与前节澧阳平原农耕文化区的“磷灰石型”元素组合类比,如前节推测,可能表征的是一种动物骨骼等残骸的堆积,为人类活动的标志。
第7种元素组合(F7,方差5.50%):主要为Al2O3、Ga、F、Sc,为表生条件下趋向风化残余的元素,其大小代表了自然地质背景作用的大小。
另外,还有Be、Sb、V,及单独Co元素的两种元素组合,较次要,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