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1)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和在古人类研究中的地位。
(2)了解”北京人”文化特征,与非洲、欧洲直立人文化的差异。
(3)观察第一地点洞穴堆积物的特征,及洞穴沉积物的研究方法。
(4)了解周口店地区的地貌发展史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
(5)了解第四纪地层和古环境的研究方法。
二、实习要求
(1)学生须携带地质锤、罗盘、放大镜、野簿、铅笔、橡皮、三角尺。
(2)出野外之前要复习岩溶地貌、第四纪气候及其指示标志等知识。
(3)自带午饭。
三、实习内容
点号:No.01
点位:龙骨山第1地点。
目的:观察第1地点地层特征,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和文化特点。
内容:
(1)遗址的发现与人类化石丢失:第1地点由安特生发现(1921年),第1颗古人类牙齿发现于1926年,1927年开始对第1地点进行系统发掘,裴文中发现第1个完整的头盖骨(1929年),贾兰坡发现3个头盖骨(1936 年);在1927 年系统发掘之前,签署了发掘协议,协议规定所有的化石都必须保存在中国,成果在《中国古生物志》(英文)发表;抗战期间三位保护遗址的村民被杀,裴文中被日本军人抓去多次审问,始终没说出化石的情况,其爱国精神值得学习;抗日战争期间,这些珍贵的古人类化石丢失(1941年),包括“北京人”头盖骨5个,山顶洞人头骨3个,还有大量的牙齿、肢骨、下颌骨等,虽然后来在第1地点也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但不如1929年发现的完整。
(2)观察第1地点第四纪地层,了解洞穴地层的研究方法:洞穴地层是从上往下逐层揭露的,岩性分层、描述和研究也是从上往下一层一层地进行。第1地点第四纪堆积物共划分为17层,其中第1~13层为中更新世(图3-6),第14~17层为早更新世。该地点主要为一套重力的角砾石堆积,其中第7 层为流水成因的砂层。古人类化石产自第1~11层。
图3-6 第1地点地层剖面图
(据贾兰坡,1953)
1—角砾石;2—灰烬;3—石灰华;4—砂;5—红色土;6—泥砂;7—砾石;8—石灰岩
(3)哺乳动物群:周口店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地点非常多,共有30 余处(图3-7),其中第1、3、4、9、12、13、14、15、东洞、西洞等最为重要。第1 地点是周口店哺乳动物化石最丰富的地点,哺乳动物有97种之多,主要有硕猕猴、布氏毛足田鼠、上丁氏杨鼢鼠、翁氏野兔、变异狼、中国硕鬣狗、剑齿虎、杨氏虎、周口店犀、三门马、肿骨鹿、葛氏斑鹿、德氏水牛等。
(4)第四纪地层划分:第1地点的地层属于中更新世(周口店组),“北京人”的时代为0.77~0.23 MaB.P.。
(5)“北京人”的文化特征:“北京人”属于直立人,其文化还比较原始,属于中国特色文化——小石器文化,与非洲、欧洲的手斧文化完全不同,是不同文化体系。这说明在文化上,“北京人”与欧洲、非洲古人类交流甚少,但很重要的是“北京人”会使用火,这是人类使用火的最早记录。
(6)第四纪古环境研究:根据地层、孢粉、哺乳动物化石、化学分析等,第1 地点当时的古气候经历了冷→暖→冷的变化。
图3-7 周口店地区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分布图
(据程捷等,1996)
点号:No.02
点位:龙骨山山顶洞。
目的:观察山顶洞特征,了解山顶洞人的特征和文化特点。
内容:
(1)了解山顶洞人的特征和分类位置:山顶洞人为晚期智人,是现代人的祖先,其解剖学上的结构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脑容量较大,智力较高。
(2)文化特征:山顶洞人的文化已比较进步,石器制造比较精美,会制造装饰品,埋葬死人举行祭奠仪式。
(3)山顶洞人的时代:27~34kaB.P.。
点号:No.03
点位:龙骨山山顶。
目的:观察顶盖层(上新世)和周口店镇周边地貌特征,了解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和地貌发展史。
内容:
(1)顶盖层(也称上砾石层)分布在龙骨山的山顶,海拔在140~150m左右,距周口河河床58 m。其岩性为一套粉砂岩、中砂岩、砾岩和钙质胶结的含角砾粗砂岩,属于地下暗河和暗湖沉积。在龙骨山南的鱼岭发育一套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水平层理发育,含鱼化石,为地下河床、滞流流水的地下河、静水相沉积,其时代与顶盖层接近,都属于上新世早期。
(2)了解唐县期夷平面的分布特征:在周口店保存了较好的唐县期夷平面,分布的高程在140~160m,从山麓地带向平原缓倾斜。如龙骨山、鱼岭、鸡骨山的山顶就是唐县期夷平面的残留,在太平山的南、北山麓地带也残留了这期夷平面。
(3)分析地貌发展史:分析猿人洞的形成与夷平面的关系,它形成之后如何出露地表,成为“北京人”的居住场所;周口河的阶地发育过程,与夷平面、溶洞的关系。
(4)了解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基本概况(图3-8)。
图3-8 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图
(转引自程捷等,1996,据曹伯勋等,1989,简化修改)
点号:No.04
点位:龙骨山新洞(第4地点)。
目的:观察新洞沉积物特征,了解新洞人。
内容:
(1)新洞位于龙骨山的南侧,保存有较好的堆积物,其岩性为角砾石层、钙板层、含角砾粘土层,分析这些堆积物的成因。
(2)在该地点发现了新洞人,新洞人是早期智人。早期智人是直立人与晚期智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在身体结构上比直立人进步。
(3)新洞人的时代:0.25MaB.P.之后到10多万年前。
点号:No.05
点位:博物馆。
目的:观察化石、石器实物,人类化石模型,以及了解周口店的发掘史。
内容:
(1)观察“北京人”头盖骨的特征,如眉骨突出、吻部前突、额骨较向后倾斜。
(2)观察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以及复原图。
(3)了解周口店地区化石、古人类、石器的发掘史。
点号:No.06
点位:周口河桥头。
目的:观察河流地貌。
内容:
(1)观察周口河的河谷特征。该地点为周口河从山区进入平原区的交界部位,在山区,河谷较窄,谷坡较陡;而进入平原区,河谷变宽,谷坡较缓,在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周口店镇就坐落在冲积扇上(第一级阶地)。
图3-9 长沟峪-周口店周口河阶地平面分布图
T0—河漫滩;T1—第一级阶地;T2—第二级阶地;T3—第三级阶地
(2)周口河发育三级阶地。其中第一级阶地分布较广泛(图3-9),阶地面平整,第二级阶地分布局限,第三级阶地分布也局限,为基座阶地。
(3)绘制河谷横剖面图(图3-10)。
图3-10 周口河桥周口河河谷横剖面图
点号:No.07
点位:太平山北坡大砾岩山下。
目的:观察洞穴沉积物和分析古环境特征。
内容:
(1)该地点的东洞是一套暗湖和洼地沉积,主要岩性为粘土层、粉砂质粘土层、含钙质结核的粘土层(图3-11)。观察和分析地层之间关系。
图3-11 周口店太平山北坡东洞剖面图
(据曹伯勋等,1994)
1—红色粘土及团块状钙质结核;2—砂砾;3—亚粘土;4—层状钙质层;5—钙质结核;6—亚砂土;7—灰色粘土层;8—黄色亚粘土;9—砂与亚粘土互层;10—红粘土;11—灰岩块砾;12—哺乳动物化石;13—古冰楔;14—现代土壤;15—断层及角砾;16—地层分层编号;17—奥陶系灰岩
(2)观察古冰楔和古地震楔的特征,两者的差异,古环境意义。
(3)寻找哺乳动物化石,在野外如何寻找和认识哺乳动物化石。
图3-12 周口店地区洞穴地层与黄土-古土壤序列对比
(据程捷等,1996;修改)
1—黄土层;2—古土壤层;3—红色粘土层;4—化石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