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写感受式读书笔记5篇每篇500字

2024-11-15 21:12: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是的,尽管主人公皆是“悲情”结束,但那含笑的抗争过程又有谁能否认呢?

  《红楼梦》是由层层叠叠的矛盾堆砌起来的红典,仕途和自由的矛盾、家族和恋人的矛盾、富贵与贫穷的矛盾、爱与恨的矛盾……总的说来都是围绕着中心矛盾展开的,“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它们代表的,不仅是两名女子的命运,不仅是奇缘,而且还是这个大家族的利益取向及宝玉的命运。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是金玉良缘,代表的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一边是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从这个角度看,“宝黛恋”必是一个悲剧,哪怕黛玉改掉了孤傲,改掉了清高,治好了一身病痛。“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了,当黛玉弥留之际,紫鹃悲痛地四处寻人却见人去楼空时,当贾母认为将去掉黛玉晦气时,可怜的潇湘妃子也正印证了这一句诗。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数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爱与恨常常是等价的,爱之深、恨之切,这一段诗的控诉已将黛玉的整个心都掏空了,联想当年梦中,宝玉要掏心给妹妹看,却怎么也无法摸到身体中的心,心丢了。是啊,心在哪儿呢,让妹妹总在那儿劳心猜测,一颦一笑一纵泪,最终在宝玉、宝钗拜堂之时,愤恨无奈而去,而宝玉纵然不知。“宝玉,你好……”黛玉咽气时未说完的话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一缕香魂携着幽怨,归入太虚幻境。前世的浇灌之恩已用尽眼泪偿还了,缘分已尽。

  黛玉成了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可宝钗也并未好到哪儿去。

  宝钗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小被封建思想熏陶,本性中已有了些封建社会的奴性,所以当初要嫁给痴傻的宝玉时,纵有万般不愿意,她也进了贾府,登上了曾经向往、如今却不同的“宝二奶奶”的宝座。她自然赞成“女子无才”之说,因为她有才,心计已让她身心劳累了,其实她挺想像袭人那样,朴实无华地爱着一个人,但不行,原因就是她注定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宝钗的生活是苦的,大家族的束缚让她不能像湘云那样豪爽的笑,又不能像黛玉那样无尽地哭,就算贾政告知家中宝玉已出家时,宝钗再伤心,也只能做着王夫人眼中“端庄”的形象哭泣,仍是不敢有任何逾越束缚的感情宣泄,尽管内心已悲痛欲绝。宝钗虽然胜了黛玉,可到底得到了什么?只是身心的劳累,还有封建社会吞噬过丢弃后的婚姻空壳,幸福的假象,宝贵的虚华。

  黛玉的死,宝玉的出家,其实都是一种解脱,抗争者到底得到了曹公的怜惜,可是宝钗及所有封建的追随者只能守着封建的躯壳、守着痛苦、守着假象,无奈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