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政治学》包括今天的一些研究领域;如果说他的一些学说主要是因为说明了古代和现代的不同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另外那些学说则不但适用于古代希腊,也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欧洲。亚里士多德在本书中提出“人是政治的动物”,认为人按其本性必须结合成共同体才能生存,国家或城邦说是由些而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个理想国家的领土不宜过大,以所有公民可以相互了解为宜。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也制定了一整套的教育制度,提出教育要合乎人的天性的观点,认为应从德、智、体三方面来训练儿童,把儿童培养成具有中庸的品德和合乎最高的善的公民。但是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提出的共妻共子等制度。国家的统治形式可分为王权政体、贵族政体和立宪政体,三种政体的对立形式是僭主(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而贵族政体是最为理想的政体,与之相对的僭主政体是最恶劣的政体。民主政体是最能容忍的政体。
《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成书于公元前 326年。中译本由吴颂皋、吴旭初据英国B.乔维特英译本(1921年修订版)译出,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出版。1965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吴寿彭译本。
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全书共 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 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②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③第 4、5、6卷,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④第7、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问题。
《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