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
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夫: 夫庸夫之怒也(……的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古今异义:
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扩充 。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
歌颂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
参考资料:唐雎不辱使命-百度百科
一、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扩充 。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二、一词多义
徒:免冤徒跣(步行 )
徒以有先王(只,仅仅 副词)
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拿,把,凭 介词)
以君为长者(因 介词)
与:轻寡人与(语气词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感叹或反问.可译为“吗”“吧”“呢”等. )
与臣而将四矣(加上 )
虽:虽然,受地于先生(虽然 转折连词)
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就 让步连词)
三、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寡人谕矣(谕通“喻,知晓,明白)
3.仓鹰击于殿赏(仓通”苍“,苍鹰,猛禽)
4.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四、古今异义
①岂直(古:只,只是,今:不弯曲)五百里哉
②休(古:吉祥;今:休息)祲降于天
③长跪而谢(古:道歉:今:感谢)之曰
④夫(古:用在句首,作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出;今:夫人,丈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扩展资料——《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
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词类活用:
1、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2、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
3、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4、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
5、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唐雎不辱使命》
【作者】《战国策》 【朝代】西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通假字,通“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一词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 (这样)
2.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拓展资料
不辱使命,拼音是bù rǔ shǐ mìng,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出 处 《战国策·魏策四》 唐雎不辱使命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六:“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辱使命
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
3.轻寡人与 (“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一词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 (这样)
2.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