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翻译的说法有问题。“存在”这一范畴太大了,而且对于黑格尔哲学来说,是抽象的范畴。较稳妥的翻译应该是: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可以从恩格斯所撰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看到恩格斯对这句话的理解。恩格斯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始就讨论了这句话,以下就是对恩格斯本人理解的一个提炼。
2、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对这句话的陈述和当时政府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同的。“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故而,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的意思是,只有现实只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了自己的必然性之后,才是合乎理性的;现实绝不是无条件地合乎理性。因而,虽然某种制度是现存的,但如果它没有表明自身的必然性,那么它就是不现实的。恩格斯举出了君主制和革命的例子:现存的君主制不合必然性,所以是不现实的;而革命是必然的,因而革命是现实的。
3、到这里为止,恩格斯还能在黑格尔哲学之中来理解这个问题,而之后,恩格斯就得出一个似乎有些偏激的推论。即,恩格斯认为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这句话就变成了:“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就是说,注定是不合理性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乎理性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进而,恩格斯的推论是:“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4、以上就是恩格斯对那句话的基本理解。这里简要评论一下:恩格斯之理解的前半部分,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恩格斯得出的推论,则不甚合理。因为现实的某些事物也是会发展的,并不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合理性,因而也就未必是要灭亡的。
有人指出这种翻译就有问题,既不符合黑格尔的本意,也不是恩格斯要表达的意思
合理似乎应该翻译成合乎理性的,看当时的恩格斯引文,海涅与黑格尔谈话指出,黑格尔的意思主要是强调后半句时,黑格尔掩饰了,当时给予黑格尔威望的政府的认识恰恰在前半句,也许黑格尔本身趋向二者兼顾。从政治的角度来说,黑格尔代表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要推翻封建制度的,但是苦于力量不够,革命性就不强(这有点像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那种两面性)。
恩格斯说过,世界时过程的集合体,不是事物的集合体,强调发展,要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所以也是强调后半句,凡是合乎理性的就必然会存在。
这是一个伪问题。老恩的前期理论就合理吗后为什么又改正前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