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使用白银的历史
人类使用白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7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商人们开始用白银作为交换形式。后来,其他先民开始认识到白银作为交易金的内在价值。
古希腊人铸造了德拉马克(drachma)银币,含银量为1/8盎司。在罗马,基本的钱币为迪纳里厄斯(denarius)银币,重1/7盎司。英国的先令货币最初也是表示一定数量的白银。
如今,全球数百万人认识到白银的内在价值,并普遍将白银作为买的起的投资。在美国,个人退休金账户的参与者将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投资于纯度等于或超过99.9%的银币和银条。
2.白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货币原料),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中国先民对白银的人认识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中国古代把白银用作货币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后的事。到了元代,银本位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政府把白银作为一种重要货币,银锭‘元宝”出现。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银币在明朝成为正式货币,元宝、碎银和银元成为清朝法定货币,白银在明清王朝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直到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宣布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
明朝:明代初期,由于禁止商人及金银铜锡出海,国内使用铜钱,禁止私铸极严,对银矿并不重视。永乐晚年,锐意通四夷,奉使使用中贵宦官,出始西洋有郑和、景弘,西域有李达,是北有海童,西番有侯显。朝廷为了应付开支,开始重视开采银矿。先后遣官开采陕西、福建等地的矿产,设立葛容溪银场局,云南大理银冶。宣德以后,金银开采时停时续,民采、官采及所谓“奸民”私采,不断发生纠纷,政府军与“盗矿者’常发生武力战斗。各银场有朝廷派驻的官员督办税课。此后,采银潮开始开始,其高峰在嘉靖万历年间。明代至嘉靖时,银两已成为全国流通货币,价值大的交易均用银计价,民间也普遍使用白银。嘉靖、万历年间,河南、云南、山东四川等地开始开采银矿。直至明末,各地私矿徒结聚甚多,与农民起义军汇成历史大洪流。
清朝:清代货币制度基本沿袭明代,使用铜钱和银两,短时期局部使用过户部和大清宝钞。
一般大额交易使用银,小额及零星交易使用铜钱。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用白银更为普遍,白银的低位显得更加重要。清中期以后,市场上通行使用白银铸币,向外国购买机器铸造银元,与当时流行的西班牙、墨西哥银元鸡其他外国银洋,以及新铸的同源并行流通。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国币流通日广,各种旧银元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流通,通商贸易仍以银两为标准,银元要折合成银两算。
然而,银本位制的确立也有一定的不足。由于大量的白银北用作币材,原本白银产量不丰的中国更显出白银短缺,白银不得不依赖进口,因此,世界银市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中国货币币值的稳定,进而影响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