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核心内容:仁、礼。
仁:仁的人生哲学,仁是孔子和弟子反复探讨的课题。孔子会针对不同的弟子与不同的时机来讲述“仁”的真谛。大抵来说,孔子的“仁”就是曾子所说的“忠恕”二字而已。 “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仁道”就是真诚踏实,切忌浮夸不实而违逆正道。
礼:礼的社会秩序,就是「节制」,宋明儒者也解作「理」。《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有:「礼以节人,乐以发和。」我们来看孔子对于礼的阐释--- --- 《论语˙泰伯》:「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礼,是对天地万物的尊重。藉由对礼法的好问,来表达自己对于天地的敬意--- --- 《论语˙八佾》:「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仁、义、礼、智、信(掌阅)
原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信’。”
一句话:学习周朝,克己复礼!
“仁”,包括“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