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教师资格与应当具备的学历条件对应表――
申请教师资格种类 应当具备的学历条件
幼儿园教师 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小学教师资格 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初中教师资格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高等师范本科学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资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成人教育教师资格 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在校生(大二、大三、应届毕业生)凭学生证或相关证明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教育教学能力
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补修、测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合格。
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并取得相应等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在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考试科目】
主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各地考试科目略有差异。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
(面试部分)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
二〇一二年五月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一、测试性质
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
二、测试目标
面试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新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
1.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2.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3.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职业认知
1.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从教愿望,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知,能清楚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职责。
2.关爱学生,具备从事教师职业应有的责任心。
(二)心理素质
1.乐观开朗,积极上进,有自信心。
2.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不偏激,不固执。
3.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三)仪表仪态
1.行为举止自然大方,有亲和力。
2.衣饰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
(四)言语表达
1.教学语言规范,口齿清楚,语速适宜。
2.表达准确、简洁、流畅,语言具有感染力。
3.善于倾听,并能做出恰当的回应。
(五)思维品质
1.思维严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2.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抓住要点,并作出及时反应。
3.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独到之处。
(六)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处理教学材料,确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2.能够基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合理设计教师活动。
3.学生活动设计有效,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七)教学实施
1.教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节奏。
2.知识讲授准确,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3.能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教学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能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教具、学具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5.板书工整规范、布局合理。
(八)教学评价
1.能够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反馈。
2.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四、测试方法
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
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行备课,时间20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分钟。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分。
五、评分标准
序号 测试项目 权重 分值 评分标准
一 职业认知 5 3 热爱教育事业,有正确的职业认知和价值取向
2 具备从事教师职业应有的责任心和爱心
二 心理素质 10 3 积极上进,有自信心
3 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三 仪表仪态 10 5 行为举止自然大方,有亲和力
5 衣饰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
四 言语表达 15 4 教学语言规范,口齿清楚,语速适宜
6 表达准确、简洁、流畅,语言具有感染力
5 善于倾听,并能做出恰当的回应
五 思维品质 15 6 思维严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5 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抓住要点,并作出及时反应
4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设计 10 4 教学材料处理恰当,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3 能够基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合理设计教师活动
3 学生活动设计有效,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七 教学实施 25 8 教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节奏
6 知识讲授准确,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6 能够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教学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2 能够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教具、学具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3 板书工整规范、布局合理
八 教学评价 10 5 能够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反馈
5 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六、试题示例
例一:《荷花》试讲教学设计
荷 花
作者:叶圣陶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
(3)试讲时要体现师生互动。
例二:“分一分”试讲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认识分数》)
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
(3)试讲时要体现师生互动。
《综合素质》(中学) 纲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 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4.写作能力
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三、试卷结构
模 块
比 例
题 型
职业理念
13%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教育法律法规
1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3%
文化素养
13%
基本能力
48%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写 作 题
合 计
100%
单 项 选 择 题 : 约47%
非 选 择 题 : 约53%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
【注释】①罔:迷惑、糊涂。②殆:疑惑、危险。
(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3.写作题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你可以在中公教育网上找到历届教师考试真题,包括其他事业单位,政法干警等公职类考试的发布时间,备考技巧等详细的资料,其他问题请咨询当地中公教育分校,会有专业的客服为您解答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