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配备宙斯盾系统的金刚级驱逐舰之外,以舰队通用任务为主的六千吨级高波级通用驱逐舰是海上自卫队在本世纪初建造的另一种重要舰艇;是在2000年代初期完成全部九艘村雨级驱逐舰之后,海自接下来继续建造的改良自村雨级的高波级驱逐舰,于2003至2006年陆续服役。高波级是平成10年度(1998年)驱逐舰(10DD)的产物,系以村雨级的基本构型为基础进行改良。最初海自打算建造11艘高波级,再加上九艘村雨级,就能全面替换原本海自四个第一线护卫队群的12艘初雪级和8艘朝雾级;此外,还打算在高波级上安装80年代起新开发的FCS-3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
随着日本财政状况逐渐走下坡,海上自卫队未能争取到足够的预算, 最后只订购5艘高波级。量比村雨级增加100吨,其他如舰体基本设计、动力系统等则仍与村雨级相同。与过去日本海自的通用驱逐舰相同,村雨级与高波级采用日本旧海军时代专门用于驱逐舰命名的“天文地理名”,此种命名以优美且具诗意著名,堪称日本舰艇命名准则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然而,之前日本海自每一级驱逐舰都以天文地理名的同一部来命名,以利区别,例如初雪级全部以“雪部”命名、朝雾级完全用“雾部”命名,而高波级则使用了海洋地理等“单字部”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