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别称 “华亭”、“沪”、“沪渎”、“沪上”、“申”、“春申”等 春秋时期的上海属吴国,称“华亭”。
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西部形成陆地,并出现原始村落;十世纪前叶,上海市区全部成陆。上海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这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
关于上海名称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这句话;另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当时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
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宋代开始设置上海镇,而且上海之名也最早出现在北宋郏亶之的《水利书》中。至元代改称上海县,1928 年设置上海特别市,两年后改称上海市,一直到现在。上海还简称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