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以标准成本为成本核算方法的会计工作,要注意哪些细节?总体思路和工作流程是什么谢谢您。

2024-11-20 09:17: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是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前提和关键,据此可以达到成本事前控制的目的;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是标准成本法的重点,借此可以促成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并据以进行经济业绩考评。   标准成本的制定   产品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构成,标准成本也应由这三大部分分别确定。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它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材料标准用量,首先要根据产品的图纸等技术文件进行产品研究,列出 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可能的代用材料,并要说明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以及库存情况。其次,通过对过去用料经验的记录进行分析,采用其平均值,或最高与最低值 的平均数,或最节省的数量,或通过实际测定,或技术分析等数据,科学地制订用量标准。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在制订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时,首先要对产品生产过程加以研究,研究有哪些工艺,有哪些作业或操作、工序等。其次要对企业的工资支付形式、制度进行研究,以便结合实际情况来制订标准。   制造费用可以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这两部分制造费用都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的乘积计算,标准用量一般都采用工时表示。   上述标准成本的制订,可以通过编制标准成本单来进行。   在制定时,其中每一个项目的标准成本均应分为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其中,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消耗量、单位产品人工小时等,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具体如下: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用量标准×材料的标准单价   (2)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小时标准工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4)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一)、变动成本差异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是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该项差异形成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 标准成本法
  个是材料价格脱离标准(价差),另一个是材料用量脱离标准(量差)。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价格差异=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 (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采购部门未能按标准价格进货的原因主要有:供应厂家价格变动、未按经济采购批量进货、未能及时订货造成的紧急订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耗增加、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违反合同被罚款、承接紧急定货造成额外采购等等。   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具体原因有:操作疏忽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工人用料不精心、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新工人上岗造成多用料、 机器或工具不适用造成用料增加等。有时多用料并非生产部门责任,如购入材料质量低劣、规格不符也会使用料超过标准;又如加工艺变更、检验过严也会使数量差 异加大。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也被区分为"价差"和"量差"两部 分。价差是指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其差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为工资率差异。量差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其差额按标准工资率计算确定 的金额,又称人工效率差异。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直接生产工人升级或降级使用、奖励制度未产生实效、工资率调整、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等。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工人经验不足、劳动情绪不佳、新工人上岗太多、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设备故障较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量太少无法发挥批量节约优势等。   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是指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它也可以分解为"价差"和"量差"两部分,价差是指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小时分配率 脱离标准,按实际工时计算的金额,称为耗费差异。量差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按标准的小时费用率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变动费用效率差异。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 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是部门经理的责任,他们有责任将变动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限额之内。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
  (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1、二因素分析法。   二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 -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三因素分析法。   三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三部分。耗费差异的计算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 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耗费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闲置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编辑本段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
  为了同时提供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和实际成本三项成本资料。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具有以下特点: 标准成本法
  (一)"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登记标准成本   无论是借方和贷方均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其余额亦反映这些资产的标准成本.   (二)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差异   在需要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时,应将实际成本分离为标准成本和有关的成本差异,标准成本数据记录;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而有关的差异分别记入各成本差异账户。各差异账户借方登记超支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   (三)各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进行处理   各成本差异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反映了本期成本控制的业绩。在月末(或年末)对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1、结转本期损益法   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利润"账户。采 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 坏。此外,这种方法的账务处理比较简便。但是,如果差异数额较大或者标准成本制订得不符合实际的正常水平,则不仅使存货成本严重脱离实际成本,而且会歪曲 本期经营成果,因此,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用此种方法为宜。   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   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当然,这种做法会增加一些 计算分配的工作量。此外,有些费用计入存货成本不一定合理,例如闲置能量差异是一种损失,并不能在未来换取收益,作为资产计入存货成本明显不合理,不如作 为期间费用在当期参加损益汇总。   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差异的类型(材料、人工,或制造费用)、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原 因、差异的时间(如季节性变动引起的非常性差异)等。因此,可以对各种成本差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 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其它差异则可因企业具体情况而定。值得强调的是,差异处理的方法要保持历史的一致性,以便使成本数据保持可比性,并防止信息使用人发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