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义形象分析。

2025-04-07 07:14: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他得忠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在曹操相当的喜爱欣赏关羽,一直都很想纳为己用,在第二十六回:袁绍又派文丑去报颜良之仇,但文丑又被关羽所杀。刘备写书欲与关羽联络,关羽得到刘备来信后,毅然决定离开曹操,前去河北寻找刘备。他大可以留在曹营中当一名备为尊敬的大将,但当听到刘备的消息时,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欣赏他的曹操,从而开始了“美髯公千里走单击,汉寿候千里走单骑”。他的义我也举例说一个,曹操在火烧赤壁后打败,在华容道遇到关羽,他大可以将他斩杀,但是出于 1感念曹操昔日旧恩 2张辽的故人之情 3曹军士兵惶惶欲落泪,于心不忍。因而放了曹操。

回答2:

1.忠,忠于国家,忠于朝廷,忠于集体,忠于自己选择的扶汉抗曹事业,是关公一生的大节,是他的社会宏愿和政治理想。关羽的祖父和父亲皆治《春秋》之学,从小就受到忠义思想的熏陶。他熟读《春秋》,戎马倥偬也手不释卷,大略能够背诵。他对春秋大义的追求和实践,有着终其一生的精神自觉。关公一身武艺,在那个混乱时势,跟着谁也是高官厚禄、封妻荫子,但他选择了刘备为自己的同志和领袖,高举扶汉大旗,艰苦备尝、出生入死、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和生命。

2.义,遵循社会正义和同志间的义气,是关公一生的道德追求。三国的争战,实际上是一场正义与野心、忠诚与阴谋的较量,而那时候的多数历史人物,叛附不定,追求的是实际利益和个人前程。关公选择了正义的事业(即儒家向往的政治社会秩序),不惜身殉;选择了志同道合的战友,生死不渝。他和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终生兄弟般的骨肉情谊,是人世间人际关系的楷模,是义同生死的友情典范。挂印封金,绝然脱离曹营;不畏艰险,千里追寻刘备,是他大义人生最突出的表现。

回答3:

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个心气颇傲的将军,但也是义字当先的。关羽之所以傲,完全是他一身好武艺培养出来的: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镇荆州,斩庞德,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导致他自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目轻一切,谁知道被自己的联盟出卖了,吕蒙瞒天过海,马忠献计断了关羽退路,致使一代战神关羽死亡,后世多责吕蒙。关羽身处魏军,仍然不忘刘备,千里走单骑寻刘备,并斩魏将蔡阳以示忠心,关羽,何许人也,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也。

回答4:

其实 我记得袁阔成先生讲到关公的身世 从小 父亲蒙冤而死母亲尽节 孤零一人苦习武艺 后来 打死家乡恶霸 又背着 逃犯的身份浪迹江湖四海为家 到后来 桃园结义 温酒斩华雄成全了他 第一功 也开始了他武圣人的传说 也许 他的傲慢 只是 他祛除自卑的一种消遣而已 一种对着浑浑噩噩的乱世的一种蔑视

回答5:

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