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压岁钱”文化?

2025-02-25 18:37: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压岁钱并不是根据收入的提升而提升。给钱多的、人情债负担重的地区,并不见得收入高。为什么压岁钱的占比会这么大?想必,是面子使然。给的多的人,会被大家认为有钱,给的少的人呢,会被大家认为没钱。我想,大概是这个原因导致了红包不断的抬升,以至于从一个善意的祝福变成一种人情的负担。这是一切人情式,炫耀式花费的文化根源。

回答2:

我在广东未结婚时,过年可以领2000左右的红包,拆红包的时候大多是5块,10块,可是心情激动啊,算的时候也是幸福满满。结婚后,发红包也发大概2000左右,钱不多,可是同事,同事朋友小孩,包括公司保安,物业保安清洁阿姨都发了,大家皆大欢喜。大家也不存在攀比,也没有压力,给了还要拿回来。真心希望其他省份也能是这种风俗,既有过年的年味,又没有了算来算去的压力。

回答3:

广东那边叫利是,每个红包5-10元,有些老爷爷老奶奶包个1块2块也不嫌少,关系近点,土豪,包个20,50也不多,负担不重。不仅仅是给小孩子,只要是没有结婚的,都可以问结了婚的要,不论年龄。我觉得很有氛围,又热闹又开心。总共也花不了多少钱。

回答4:

大学毕业前我也只拿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其他的一律不拿, 因为没意义 ,他给我 ,我爸妈给他子女。工作了都是往外给了,压岁钱这风俗没什么的, 很正常一个东西 ,每家人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

回答5:

你给穷亲戚孩子1000块,农村人穷吧还爱面子,人家给你孩子多少合适?所以我觉得,在我们那这样挺好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渐渐衍生出来了一方的风俗习惯与人情往来时心照不宣的规矩。每个地方的规矩也都不一样,这种事体现不出来平均水平,也毫无可比性。因为压岁钱的定义不仅仅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