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失调是指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的运动协调动作失灵,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以及协调发生了紊乱,不能维持身体的基本平衡。人体的肌力分为0-5级,如果肌肉收缩能力是正常的,只是协调功能发生了紊乱。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根据它分类的不同,有一些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小脑性的共济失调,主要表现是站立不稳,就是走路左右摇晃、行走不稳等。
共济失调的症状主要是患者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也可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
第一个危害就是患者容易摔倒,造成骨折、脑外伤等风险。其次,幼儿时期出现共济失调往往会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发育迟缓,病儿的肢体很少动作,特别是下肢更为明显,常表现为偏瘫、双侧瘫、四肢瘫等。最后,共济失调患者因为行动不便,往往会减少活动,所以会出现失用性肌萎缩,为生活带来更多的不变。注意共济失调起病急缓及病程,一般急性起病的共济失调并且呈发作性,以前庭系统病变及眩晕性癫痫的可能性较大。起病较急,短时间内恶化者,经治疗后很快好转者以急性小脑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及脑外伤多见。起病较急,并且迅速恶化者,有时可危及生命的以脑血管病、脑外伤尤其是小脑出血多见。酒精中毒及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共济失调在改善营养状况后可使共济失调改善。有缓解与复发的共济失调以多发性硬化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