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绵茵陈,茵陈蒿)
文章来源:中国癌症信息库
茵陈(绵茵陈,茵陈蒿)
[处 方 名] 茵陈,绵茵陈,茵陈蒿。
[来 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或滨蒿A.Scoparia Waldst et kitaib的地上部分。
[性 味] 苦、辛,微寒。
[功 效] 清热除湿,利胆退黄。
[成 分] 茵陈含有具利胆作用的成分:蒿属香豆精,即6,7-二甲氧基香豆精,全草含精油约0.27%,其成分有B-蒎烯,茵陈炔酮(Capillin),茵陈烯酮(Capillone),茵陈块(Capillene),茵陈素(Capillarin)。含有脂肪油,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褐煤酸。灰分中含氯化钾。种子也含有蒿属香豆精及氯化钾。
[药 理] (1)利胆作用:水煎剂及所含6,7-二甲氧基香豆精,绿原酸、咖啡酸,动物实验均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茵陈浸膏可使结扎输卵管之家兔的血胆红素降低。
(2)抗病毒作用: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肝脏实质损害有改善作用,茵陈蒿汤煎剂有促进家兔肝细胞再生作用。
(3)抗病原体作用:茵陈挥发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皮肤病原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茵陈能麻痹蛔虫。茵陈挥发油有抗霉菌作用。其中抗菌活性最强的是茵陈二炔酮。
(4)茵蒸水煎剂在试管内有抗艾氏腹水瘤的作用,对接种艾氏腹水瘤的小鼠初期有效。此外,尚有降压,清热,利尿,平喘等作用。
[应 用] 常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亦可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肝、胆癌症的治疗。
(1)用于湿热内蕴的肝癌,症见胸腹胀满,胁痛,黄疸,恶心,纳呆,小便短赤,苔腻、脉弦细等,常与三白草、垂盆草、山栀子、大黄等配合应用。
(2)用于湿热阻滞的胆囊癌,出现黄疸,胁下刺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常与虎杖、郁金、金钱草、山栀子等配合应用。
(3)用于湿热毒盛的胰腺癌,症见中上腹疼痛,发热烦渴,黄疸等,常与七叶一枝花、田基黄、龙胆草、土茯苓等配合应用。
[常用剂量] 5~25克,水煎服。
[注 意] 对脾胃虚弱,非湿热所致的黄疸,一般不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