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2025-04-14 13:59: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全句的意思是:(因杨贵妃受宠而得来的荣耀)于是让天下的父母,都渴望生下女儿(以期有朝选在君王侧,光宗耀祖),而不愿生下儿子。

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溺爱有加,而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一代君王因好色而带来的社会影响,虽然其中不免也有夸张的意味。

重男轻女,本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现在人们却一反常态,认为生男不如生女好,这种观念改变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当时心灵受伤害之深。

原诗(节选):

《长恨歌》(节选)唐代:白居易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释义:

承蒙皇上的恩宠忙得没有片刻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

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了不重视生男孩而重视生女孩。

骊山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渔阳叛乱的战鼓声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扩展资料: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

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恨歌 (白居易长篇叙事诗)

回答2:

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全句的意思是:(因杨贵妃受宠而得来的荣耀)于是让天下的父母,都渴望生下女儿(以期有朝选在君王侧,光宗耀祖),而不愿生下儿子。
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溺爱有加,而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一代君王因好色而带来的社会影响,虽然其中不免也有夸张的意味。
白居易的“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句话与杜甫在《兵车行》中所写的“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大意是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重男轻女,本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现在人们却一反常态,认为生男不如生女好,这种观念改变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当时心灵受伤害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