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因为什么事而想起我呢?导致我在梦里见到了你。
这首诗不是李白的,而是出自白居易写给元稹的《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原诗是: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白话文释义:
早上起床后,外面刮起了风,不禁一阵惆怅,对你的思念越来越重,翻流的江水隔断了我们的乡间,不知道你会因为什么事而想起我呢,昨晚我在梦中梦到了你。
赏析:
这首诗是写于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的情况之下。作者写晨风寄寓凄凉之情,写通川、湓水极言友情被隔断的痛苦。
作者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从对方着墨,对应衬托,构思精巧。所谓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作者这样的写法,直白的写出自己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诗人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
扩展资料:
元稹给白居易的回诗
元稹在收到白居易的诗词之后回赠了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诗句中写“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意思是,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
两人虽然距离遥远,但是友情不变,元稹在看到白居易的诗词之后,不直接承认自己对友人的思念,而是否认自己的感情,这更佳体现出两人的友情之深。
元稹的诗句更推进一层,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
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这就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内容也更为深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意思:不知你因为什么事在思念我,致使我昨夜三次梦见你。
全诗如下:
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唐代】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全诗的解释如下:
早晨起来面对微风只觉忧伤,通州湓水断绝了我们之间的联系。
不知你因为什么事在思念我,致使我昨夜三次梦见你。
词句注释
湓水:又名湓水、湓浦。今名龙开河 ,是位于江西九江的一支河流。
赏析
世称“元白”的元稹和白居易,二人是史册可记的好朋友,长元稹7岁的白居易给元稹写过好几首思念之诗,这首《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便是其中之一。
两个男人之意的友情,通过梦境的解读,让我们来理解和体会二人的感情到底有多深!
明明梦见了对方,不认为是自己想对方了,却担心对方到底有什么事,才来梦中相见!这是真友情啊,处处为对方着想、为对方所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远方的友人不知会因什么事而想起我,就在昨晚夜半三更时分梦到了他。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以反衬手法成句,明明自己在思念朋友,却以问句开始,远方友人是不是因为什么事而想到了自己,实则是对友人的殷切思念,才造就了这样的心理。先写友人的感受,更加有力地反衬出自己对他的思念之情。
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李白二首·其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李白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梦中相遇的感慨。赏析如下:
1. 不知忆我因何事:这句诗以自问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自己为何会梦见李白的疑惑。这里的自问,并非真的在寻求答案,而是强调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之深,以至于在梦中与之相遇。
2. 昨夜三更梦见君:这句诗交代了诗人梦见李白的具体时间。三更是指半夜时分,这里暗示了诗人在深夜时分,对李白的思念之情愈发浓厚。同时,“梦见君”这一表述,表达了诗人对与李白梦中相遇的感慨,这种相遇既美好又虚幻。
综合来看,这句诗通过自问的方式和具体的时间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友李白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梦中相遇的感慨。诗人巧妙地运用自问、时间等手法,将这种思念之情表现得含蓄而真挚,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