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苏耽是如此神奇,以至于身世都不同凡响。传说苏耽的母亲潘氏在郴江河边洗衣,手指绕上五彩彩带。五彩彩带竟神奇地钻入潘氏肚里,于是潘氏未婚有孕。为避人口舌,潘氏躲入牛脾山脚的山洞里生下了苏耽,然后匆匆离去。几天后,潘氏思子心切,跑回山洞,看到白鹿正在给新生儿喂乳,白鹤正伸展翅膀给新生儿御寒。潘氏亲子难舍,决定独自携子生活。
小孩长大后,潘氏送小孩念私塾。小孩无名,潘氏恳请先生给小孩取一个名字。先生看到窗外大树下一个人正枕着树根睡觉,树枝上用草绳穿着一条鱼挂着,沉吟一番后说:禾草穿鱼为苏,单人枕树而眠为耽,小孩就叫苏耽吧。苏耽因此得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明事理,孝顺母亲。一次,潘氏生病想吃臭豆腐,而郴州城没有。苏耽几个时辰后竟想办法弄来了热腾腾香喷喷的臭豆腐。一个月后,苏耽的舅舅从湘潭过来,和潘氏聊天时谈到,一个月前曾在湘潭碰到苏耽。推算时间,正好是潘氏生病那一天。一问才知苏耽是从白鹿洞里走近路到湘潭。几个时辰就走了一个来回。当然,凡人是走不通的。还有一次,潘氏生病想吃桃子,苏耽就到苏仙岭山顶摘了满满一筐桃子回来。下山时,因为想让母亲早一点吃到桃子而心急,在半山腰搂到石头,摔了一交,结果满筐桃子摔得满山都是。苏耽顾不得许多,就近捡了几个桃子就急急赶回家了。后来,散落未捡的桃子化作了石头。现在,幸运的话还可以在中庵附近捡到状如桃子的石头,人们管他叫桃石。据说,小儿腹疼,抹上用桃石磨成的粉调制的药剂就可制疼,效果很灵验。苏耽自小聪颖,传说苏耽到苏仙岭山上放牛,在山脚小桥碰到一个仙翁,给了他一本医书。从此,苏耽放牛时就认真看医书。说也奇怪,别的小孩的牛总是乱跑,而苏耽的牛不用管,自己吃饱自己回来。这也让苏耽更安心地看书。于是,苏耽无师自通掌握了医术,时常为乡亲采药治病,药到病除,无不灵验。后来人们将苏耽遇仙这座小桥叫做遇仙桥。
由于苏耽济世救人、孝母爱人,德行昭著,上天感动,召其上天,位列仙班。蒙召升天那天,苏耽正和王仙为比长(zhang)山法术在山顶划石下棋赌赛,黑白对垒,厮杀激烈。王仙悔棋在棋盘上戳了一个眼,苏仙气急挥起牛鞭将王仙岭山顶削平。从此,王仙岭山比苏仙岭高却少了顶,山顶平崭崭。正在不可开交的时候,仙乐大奏,白鹤飞迎,天使驾临颁诏。由于走得匆忙,苏耽跨鹤那一刻不小心从鹤背滑下,在石上踩出了半个脚印。以后,人们把苏耽跨鹤升天的那块石头叫作升仙石,也叫跨鹤台。升仙石上至今还留有苏耽的半个脚印。升仙石旁,苏仙王仙斗法的石头,人们叫他棋盘石。棋盘石石上至今还留有围棋棋盘,棋盘上赫然还有一个小洞,当然,这是王仙的杰作。
苏耽成仙后,毕竟年少思母,常常偷偷下凡到苏仙岭山顶眺望祖屋。思母之致,常常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苏仙岭上的青松也被感动,松枝竟也一齐伸向潘氏住家张望。所以,苏仙岭的青松树枝现在也是直指西南城区。由于姿态怡人,人们称之为苏岭云松也叫望母松。历代郴州志都把苏岭云松列为郴阳八景之首。
《古诗源》一书载:苏耽成仙三百年后,思母心切,化鹤归来,停在郡东城楼,小孩用弓弹打,鹤以爪书《苏耽歌》后离去。诗云:"乡原一别,重来事非。甲子不记,陵谷迁移。白骨蔽野,青山旧时。翘足高屋
,下见群儿。我是苏耽,弹我何为?翻身云外,却返旧居。"
苏耽成仙前,曾对母亲说,郴州不久将发生一场瘟疫,只要用屋前井旁橘树树叶合井水一起熬汤药,就可治病。苏耽升天后不久,果然郴州发生瘟疫。苏母潘氏用橘叶熬井水,平息了瘟疫。事后,便有了"橘井泉香"这个典故。这一典故在东南亚一带流传很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苏耽,将牛脾山改名为苏仙岭,并在山顶修了寺庙,叫苏仙观;在山脚白鹿洞旁建了庵子叫苏母庙。
苏仙的传说是有名的啊,苏仙救母,流传千古,苏仙岭就是纪念他的。
产东江鱼,临武鸭,坛子肉。贪官亦是一大特产
朋友你还真是忙有意思呀,我是郴州人都没有听说过有什么传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