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指标简析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统一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总方针。根据人民银
行规定,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分为监管指标和监控指标两大类。其中,监
管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指标、贷款质量指标、单个贷款比例指标、备付金比例
指标、拆借资金比例指标等。
资本充足率指标(本外币合并考核)
资本充足率指标是衡量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是否稳健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
了商业银行的资本既能经受坏帐损失的风险,又能正常营运、达到盈利水平的能
力。一般来讲,只要一家商业银行总的现金流入超过其现金流出,它就具备了清
偿能力。由于商业银行的债务利息支付是强制性的,而资本能够通过推迟支付股
票红利而减少强制性的现金流出,因此商业银行资本构成了其它各种风险的最终
防线。一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越高,其能够承受违约资产的能力就越大,其
资本风险也越小。但从盈利角度看,资本充足率并非越高越好,因为较低的资本
充足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开展资产业务所需资本的支持数量相对较少,资金成本
也相应降低。为控制风险,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一般都规定了商业银行必须满足的
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我国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8%
贷款质量指标
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在其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贷款质量的高低不仅在微观
上会涉及其自身的安危,而且宏观上对一国的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最早强调的风险管理就是对其贷款质量的
管理,即信贷风险的管理。
产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较多,一般认为主要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种。外
部因素是指由外部力量决定、商业银行无法控制的因素,如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变
、社会政治因素的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往往对借款人违约甚至破产的
可能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按期收回贷款本息而产生不良贷款。
内部因素是指商业银行对待信贷风险的态度,它直接决定了其贷款质量的高低和
贷款风险的大小,这种因素渗透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信用分析和贷款监管的
质量,以及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实践中。为控制信贷风险,我国人民银行规定不
良贷款合计比例不得高于15%。
备付金比例指标
为保护存款人利益,控制金融风险,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一般都建立了存款准
备金制度。我国于1984开始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定准
备金率。
商业银行的备付金比例应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备付金率高,意味着一部分资
金闲置,资金周转效益差;备付金率低,商业银行的正常支付将难以保证,资金
的清算、款项的划拨将受到影响。
拆借资金比例指标(仅对人民币考核)
拆借资金比例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其程度的指标之一。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简单概况为:在收益水平一定的条件下
,确保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匹配,最终减少流动性的风险。而商业银行处理
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有三种: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战略、负债的流动性管
理战略以及资产负债的流动性管理战略。
拆借资金属于负债流动性管理战略中的一种。它主要用于弥补商业银行经营
过程中因某种突发因素或特殊因素所造成的临时流动性不足。拆借资金与各项存
款的关系非常密切,无论拆出或拆入资金都要考虑资金的承受能力。拆出资金需
要考虑即期的资金能力;拆入资金要考虑预期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因此必须
对拆借资金进行控制,目前我国人民银行规定拆入资金比例应不高于4%,拆出
资金比例应不高于8%。
存贷款比例指标
存贷款比例是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传统指标。该比例很大程度上反映
了存款资金被贷款资金占用的程度。存贷款比例越高,说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
低,其风险程度越大。一般来讲,商业银行在初级阶段该比例较低,随着经营管
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比例也不断上升。同时该比例也随商业银行的规模的扩大
而不断增加。此外,各商业银行不同的经营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该比例的
大小,如强调进取的商业银行与非进取的商业银行相比,该比例就较高,因为前
者侧重于盈利性而后者更强调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