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生前发表的词作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仅有的两首词,被称作毛诗“双绝”。两首词的写作时间相隔十一年,前者毛泽东青年时代之作,后者是毛泽东中年之作。以往人们大都将其做一个横向的比较阅读,分析其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思想感情的异同。如果我们把两首词放到一起做一个纵向的比较阅读,结合相关背景,就两首同词牌的词之间的传承与发展关系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可以完整地看清一个伟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一
两首词都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的上片分别写了秋景和冬景。这些景物的描绘是对当时时令季节景物的真实地写照,但在对秋冬景色的处理上,诗人在两首词里都一扫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萧杀悲凉、清冷感伤、残酷无情的情调,显得壮丽多娇。这个特点及其原因已经有许多人分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将它们纵向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毛泽东与中年毛泽东一贯秉承的豪放激昂的诗风,对伟人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而纤弱的文人的博大胸襟和昂扬乐观的性格有更深的理解。
两首词上阕都写景,从秋季写到冬季,这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但是在对湘江秋景图和北国雪景图的描绘上,诗人采用了不同的笔法,描绘出不同的景致。《沁园春·长沙》用细腻笔法描绘了绚丽壮美的湘江秋景图,色彩明艳,生机勃勃;《沁园春·雪》则用泼墨写意描绘洁白壮阔的北国雪景图,黑白之间,层次分明。前者表现青年诗人的浪漫与细腻,后者中年诗人的雄浑与厚重。这一描绘笔法的变化打上了年龄和阅历的烙印。
二
《沁园春·长沙》的下片侧重叙事抒情,《沁园春·雪》的下片侧重议论抒情。这一表现手法的变化则由其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所决定的。两首词的下片都回顾历史,所不同的是,《沁园春·长沙》回顾的是自己的历史,《沁园春·雪》回顾的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前者叙事是为了回顾历史,后者议论是为了议论历史。回顾自己的历史,好汉重提当年“勇”,是为了激励自己以及当年和自己一样意气风发的年轻同志。回顾帝王将相的历史,反映出作者视野的开阔和胸襟的博大。
《沁园春·长沙》以设问结尾,《沁园春·雪》则以祈使结尾。这一句式的不同可以折射出诗人当时不同的心境。前者上片以设问过渡,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同时也流露出对祖国和人民前途命运的忧虑。下片均设问结尾,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大无畏精神和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实际上也形象含蓄第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之所以发问,是因为感叹,面对如此黑白颠倒的世界渴求自由解放;之所以含蓄,是因为年轻,在对未来憧憬的同时仍然带有隐隐的不确定感。后者上片以祈使句过渡,下片仍以祈使句作结,语气不容置疑,令人读来雄心勃发,信心倍增,自信豪迈。
《沁园春·长沙》中的“怅寥廓”、“曾记否”表明诗人在深思中发问,回头看寻找前进的勇气,我们可以想见此时的诗人在橘子洲的小路上正背着手,抽着烟,踱着步,沉思着。《沁园春·雪》的“须晴日”、“俱往矣”表明诗人在憧憬中号召,向前看增强前进的动力,呈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情景是:诗人站在黄土高原的山头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高高扬起,挥舞着,谈笑着。这一“回头看”与“向前看”联系比较起来,我们可以明白,革命的历练使诗人进一步成熟起来,每走过一步都是他的步履变得越自信,越坚定。
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生前发表的词作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仅有的两首词,被称作毛诗“双绝”。两首词的写作时间相隔十一年,前者毛泽东青年时代之作,后者是毛泽东中年之作。以往人们大都将其做一个横向的比较阅读,分析其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思想感情的异同。如果我们把两首词放到一起做一个纵向的比较阅读,结合相关背景,就两首同词牌的词之间的传承与发展关系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可以完整地看清一个伟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一
两首词都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的上片分别写了秋景和冬景。这些景物的描绘是对当时时令季节景物的真实地写照,但在对秋冬景色的处理上,诗人在两首词里都一扫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萧杀悲凉、清冷感伤、残酷无情的情调,显得壮丽多娇。这个特点及其原因已经有许多人分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将它们纵向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毛泽东与中年毛泽东一贯秉承的豪放激昂的诗风,对伟人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而纤弱的文人的博大胸襟和昂扬乐观的性格有更深的理解。
两首词上阕都写景,从秋季写到冬季,这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但是在对湘江秋景图和北国雪景图的描绘上,诗人采用了不同的笔法,描绘出不同的景致。《沁园春·长沙》用细腻笔法描绘了绚丽壮美的湘江秋景图,色彩明艳,生机勃勃;《沁园春·雪》则用泼墨写意描绘洁白壮阔的北国雪景图,黑白之间,层次分明。前者表现青年诗人的浪漫与细腻,后者中年诗人的雄浑与厚重。这一描绘笔法的变化打上了年龄和阅历的烙印。
二
《沁园春·长沙》的下片侧重叙事抒情,《沁园春·雪》的下片侧重议论抒情。这一表现手法的变化则由其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所决定的。两首词的下片都回顾历史,所不同的是,《沁园春·长沙》回顾的是自己的历史,《沁园春·雪》回顾的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前者叙事是为了回顾历史,后者议论是为了议论历史。回顾自己的历史,好汉重提当年“勇”,是为了激励自己以及当年和自己一样意气风发的年轻同志。回顾帝王将相的历史,反映出作者视野的开阔和胸襟的博大。
《沁园春·长沙》以设问结尾,《沁园春·雪》则以祈使结尾。这一句式的不同可以折射出诗人当时不同的心境。前者上片以设问过渡,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同时也流露出对祖国和人民前途命运的忧虑。下片均设问结尾,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大无畏精神和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实际上也形象含蓄第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之所以发问,是因为感叹,面对如此黑白颠倒的世界渴求自由解放;之所以含蓄,是因为年轻,在对未来憧憬的同时仍然带有隐隐的不确定感。后者上片以祈使句过渡,下片仍以祈使句作结,语气不容置疑,令人读来雄心勃发,信心倍增,自信豪迈。
《沁园春·长沙》中的“怅寥廓”、“曾记否”表明诗人在深思中发问,回头看寻找前进的勇气,我们可以想见此时的诗人在橘子洲的小路上正背着手,抽着烟,踱着步,沉思着。《沁园春·雪》的“须晴日”、“俱往矣”表明诗人在憧憬中号召,向前看增强前进的动力,呈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情景是:诗人站在黄土高原的山头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高高扬起,挥舞着,谈笑着。这一“回头看”与“向前看”联系比较起来,我们可以明白,革命的历练使诗人进一步成熟起来,每走过一步都是他的步履变得越自信,越坚定。
“沁园春”是词牌名,词牌名只是规定了词中的格式音律,一般而言它与内容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你说的这两首词他们的内容是和长沙、雪有关系的,内容与沁园春没有关系。
自己看呀,毛主席的诗磅礴大气,把握好那种大气你就很好看出内容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