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特性、油墨特性对印刷的影响?

纸张特性、油墨特性对印刷的影响
2025-02-24 21:47:2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纸张是印刷行业所使用的重要的基本原料,纸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由于所用纸张特性的不同,其印刷适性也有明显的区别。在印刷过程中,纸张特性对印刷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纸张的平滑度、白度、含水量、油墨的吸收性等等。下面谈一谈这些特性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纸张的平滑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印刷适性,对印刷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决定着在压印瞬间,纸张表面与印版或橡皮布表面的接触程度,是影响油墨转移是否全面、图文是否清晰的重要因素。平滑度高的纸张,在墨层厚度稍有变化时,仍能保持较高、较稳定的油墨转移率,并能在纸面上很快形成均匀平滑的干燥墨膜,具有良好的光泽性,颜色层次丰富、鲜艳、明快;反之,平滑度低的纸张,由于表面凹凸不平,有孔隙,油墨渗透较多,墨层光泽性差,小网点会落到纸面凹处而印不上,印品层次不分明,严重时会造成印刷品印不实、色相偏差等,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印刷效果,尤其是对于印刷要求较高的烟标,更应选择平滑度高的纸张进行生产印刷。
纸张的白度是指纸张受光照射后全面反射的能力,也是纸张光亮的程度。一般来说,纸张白度越高,被吸收损失的色度分量越小,复制效果越佳,印刷图像表现的色彩明朗,阶调层次反差也显得强烈,立体感强;反之,印刷图像所表现的色彩和阶调层次就会灰暗,反差不足缺乏立体感。但是,并不是纸张的白度越高就越好,不适宜的高白度因反射的光能过强,增强了对视觉神经的刺激,易于引起视觉疲劳,从人的生理特征和印刷品使用性能角度综合考虑,印刷纸张应以具备适宜的白度为佳,不同用途的印刷纸白度值不尽相同。任何白纸都有偏色现象,不是绝对中性白。因此,无论如何,同一批供应的纸张必须白度一致、色调均匀、色差基本一致,否则印刷品就会有明显的色调分层、色相不匀现象。
纸张的含水量是指纸张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占该纸张重量的百分比,纸张的纤维具有吸湿性,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决定了纸张的含水量,这一特性给印刷品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纸张含水量过大时,纸中纤维、填料与胶料之间的结合力就容易降低,由此将降低纸张的硬度和挺度,影响纸张表面强度,导致印刷产品出现脱墨、分层等不良情况发生,还易增加纸张塑性、产生变形、造成印品套印不准、延长印迹干燥时间、印品背面粘脏;如果纸张含水量过低的话,导致纸张弹性差,纸发脆,降低撕裂度,印刷时易产生静电。纸张含水量的变化不仅导致纸张的膨胀或收缩,而且还会因为含水量变化使得纸张局部尺寸变化,从而导致纸张变形,卷曲、打皱、荷叶边等。纸张变形是引起多色印刷套印不准的重要因素。
纸张的油墨吸收性能是指纸张表面在印刷机上压印瞬间接收转移油墨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油墨对纸张的渗透能力,纸张吸墨性的强弱对印刷色相和墨层的光泽度的表现非常敏感。印刷时,油墨从印版或橡皮布转移到纸张上,油墨中的一部分向纸张中渗透,其他部分则挥发或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图文。纸张对油墨的吸收性应适中,如果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过大,会导致印品颜色的浓度明显降低,不能达到应有的色彩饱和度,同时墨层也缺乏光泽度,此外,由于纸面上油墨层中缺少连结料,颜料颗粒悬浮在纸面上,得不到足够的保护,印品上的墨膜不牢固,容易使印迹发生“粉化”也就是脱墨现象,同时还会出现呈色效果不良,墨色密度降低,甚至产生透印现象。纸张对油墨吸收性太差,在印刷过程中虽可以得到色彩鲜艳的墨层,但影响油墨的渗透凝固和氧化聚合作用,印品墨层附着不牢固,容易发生背面蹭脏现象,另外,纸张吸墨性过弱不利于提高印刷速度,从而也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准确评价纸张的油墨吸收能力并预测其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对于印刷产品质量的控制和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纸张的性能有的是恒定不变的,有的则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环境工艺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异。所以,正确了解和认识纸张的一些性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不仅仅可较好地提高产品的印刷质量,而且可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公司创造更好的利益,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

回答2:

  纸张特性对印刷性能的影响: 纸张的平滑度、吸墨性、表面强度、含水率、酸碱度、白度和不透明度等重要特性指标对印刷性能。
  印刷:印刷(Printing,Graphic Arts,Graphic Communications)是把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简单意义上说,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也可以理解为使用模拟或数字的图像载体将呈色剂/色料(如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复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