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澳大利亚为例,主要分为出产国、产区、酒庄、年份及酿造葡萄酒所用的葡萄品种。
看葡萄酒的年份:看着法文酒标发蒙的时候,不仿看年份,2000后,2003,2004,2005都是好年份。而新西兰和美国的酒,因为气候品质都比较稳定,年份就不重要了。
鉴别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方法:
1、酒瓶外观
分辨酒究竟是原瓶进口还是国内灌装要看特定的国际码,澳大利亚国际码是9,国内灌装的为6。 根据法律,进口食品都要加中文背标,如果没有,质量将不能保证。标示“原酒庄装瓶”的一般会比酒商装瓶的酒来得珍贵。
2、看葡萄酒液
看葡萄酒的颜色是否不自然?酒质变坏时颜色有浑浊感,也会有不明悬浮物?(瓶底的少许沉淀是正常的结晶体) 。
3、看酒塞标识
软木酒塞上的文字和酒瓶标签上的文字要一致。
酒体平衡的酒才是好酒:
葡萄酒的酸,好比身体的骨头,没有酸的葡萄酒就没了架构。在品酒术语中的平衡就是指酸度和丹宁的含量均衡和谐。
【原料造假】
国内的不法酒厂最早是在葡萄酒中加入化学色素。十几年前人们喝红葡萄酒会尿血,以为是自己的肾脏出了问题,其实是这种化学色素人体无法消化造成的。如今造假酒厂加的是肉眼难以辨别的红米色素,还有为了酒喝起来更加柔顺易饮,不法酒厂还加甘油、香精和抗坏血酸、酒精等。
【年份造假】
如著名的1992年,在中国已经不是年份,而成了品牌了,酒帽上的生产日期与酒标上的日期不同,是指每一批酒装瓶的日期,想想酒厂怎么可能将酒放在罐里3-10年后(如2002年)再装瓶呢?他们需要将不锈钢罐腾空装新酒啊。
【产区造假】
有的酒厂从新疆、国外进口散装酒,但是他们标的产地都是他们酒厂的所在地,这使明显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变成了像机器一般的工业品了。
【品种比例造假】
市场上赤霞珠走俏,有的酒厂就用玫瑰香酿造的酒兑上色素或者染色葡萄品种,冒充赤霞珠上市。
【假冒伪劣的进口葡萄酒】
直接假冒外国名酒的名字,如拉菲受市场欢迎,一些不法酒厂就假冒拉菲酒。如伪造假酒标,有的为了伪照旧酒还在酒标上做旧,有的把这些 的旧塞压入新酒瓶。不过如果是使用过的塞子,中间有起过的空,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有些比较高明的技术是在木塞上做假烙印,不过遇到老酒我们还是可以是别的,因为有的酒庄以前并不会将酒庄名烙印在木塞上,而且老酒的酒液会侵入木塞很多,如果侵入很多,就要小心了。
【造假者的做法】
酒标和酒瓶造得跟名酒很像,比如曾经上火报道的“巴黎之花|”的干红就是个例子,巴黎之花是PERRIER-JOUET香槟的中文译名,他们也只有香槟,哪里来的干红?仔细看假酒的酒标就破绽百出,很多消费者都会被这些酒商混淆视听误导了。
收集名酒的酒瓶,灌进廉价的葡萄酒后重新打塞,不过目前国内能找到的都是比较普通的塞子,像名酒庄那样质量好的长塞子还不好找。
【国外造假者】
国外的造假者不单在酒的外貌上伪造得很像,在酒的风格方面,他们会找专业的调配师来调酒,或在名庄附近找风格相近的酒,做到风格上跟名庄酒很像,在年份上作假的,即使同酒庄的酒质量和价格也不同,造假者用年份不好且便宜的名庄酒,调配出好年份的昂贵的名庄酒出来。
【酒商和收藏者如何避免假酒】
酒商和收藏者避免假酒的最好办法是将自己训练成葡萄酒品鉴者。首先,做酒和收藏酒的都要爱喝葡萄酒,最好简历自己的品尝记录,如果自己不品尝只是当做买卖,买老酒和收藏名庄酒酒容易被人蒙蔽。
另一个方法就是拿出这些酒请有品尝经验的专业人士一起品尝,大家一起来分析研究,这样做会比较保险。此外对于任何老酒,首先要了解这些酒的来历,那个时候用来做酒标的纸、酒瓶、年份、装瓶地等等,再仔细检查每一瓶酒。
进口的葡萄酒就必须有中文标签在红酒瓶子上面,做进口报关的都知道,没有的话就不是正品澳洲葡萄酒。中文标签上面有说生产商,进口商,经销商。
这个问题有点儿不好说。国内做新世界假酒的很少,基本都是做的法国假酒多,毕竟国人就认法国酒啊,而且法国酒还很复杂,并且澳洲酒价格都不是太高,除了奔富有造假的,别的基本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