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人治与法治》的论文

2025-05-03 22:19: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人治与法治 王建国(1997)   所谓法治,就是国家以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和约束人们
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法制变成法治,就要以人们的
权利平等、权力制衡、司法、立法和执法相互独立作为前提。不
然法治就难以产生社会秩序。   法治的效果和成本的高低除了依赖于法律制度与法治的本身
的成本与优劣之外,主要就是要看人们的道德水准。不管多么完
善的法律制度与法治,对野兽是没有效果的,除非将其杀死。道
德水准极低的人们,其行为,其性质接近野兽,其法治成本其高
无比。   找出人治与法治最佳比重   所谓人治,就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
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道德制度变为德治,必须以
权利的不平等和权力的不制衡为前提。人治成本的高低以及效果
的好坏除了依赖于人们的道德水准外,主要要看国家治理者的道
德水准。只有贤德完善的人作国君,才有上梁正而下梁不歪的效
果。社会秩序才会产生。若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道德水准极低,
形同野兽,弱肉强食,其人治成本就会极高,其人治也就无效。   一个没有贤君的国家,人治是无效的;一个没有清楚界定权
利的国家,法治是无效的。人治与法治各有优劣,各有不同的前
提。一个国家,清一色的法治不好,也无效;清一色的人治也不
好,也无效。最有效的治理是要找出人治与法治的最佳比重和不
同的适用范围。   有两个关键因素能用来决定这一最佳比重。第一,增加投资
于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从而减少法治,减少投入
国家机器如警察的成本。或者增加投入国家机器,投入法治的成
本,减少投入教育与宣传、投入提高人们道德水准的成本。   在理论上,一定存在着一个投资于改善道德水准和投资于加
强国家机器即法治水平的最佳比重,使得达到一定的治理水平和
社会秩序水平所耗费的投资最小。或者使一定的投资额达到最佳
的社会秩序水平。这就是人治与法治的最佳比重。   第二,人们的道德水准在家庭内部最高,在企业内部次之,
在人们与家庭,与企业之外的交往中道德水平最低。因此,人治
在微观组织中会比在宏观组织中有效。法治则在宏观组中更能节
省成本。所以最好的组合是以法治为主人治为辅治国、治理宏观
组织秩序;以人治和德治为主以法治为辅治家、治理微观组织如
公司企业的秩序。   以最低成本达最佳治理效果   一个国家是否治理得当,主要就是要看如何适当根据国情、
人民的道德水准去构建人治与法治的比重和不同的适应范围。在
理论上,一定存在着一个最佳的人治与法治结构使得在所定目标
社会秩序之下其治理成本最低。从治理成本和效果的角度看,法
治与人治并无好坏之分,好坏只在于他的比重结构和适用范围如
何。   政治的本质就是发现人治与法治的最佳结构,用最低的成本
达到最有效的治理效果。完全否定法治是错误的,完全否定人治
也是错误的。以人性的不纯,单一的法治和单一人人治都是浪费
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