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主要人民币如果贬值会促进本国出口,这样美国的很多贸易保护措施就会出台,人民币升值最大的受益是美国。就像日元一样基本是永远都再升值,所以不用换成美元。虽然出现了人民币汇率跌停的那些状况,只是表明热钱流出,他们不在看好中国经济,和真正意义的相对国内的购买力贬值没有多大牵扯。
3-5年之内,人民币还得升值,现在换美元没必要,可以继续持有;以后就很难说,想那么远没意义,美元汇率是政治工具,根据政治需要随时调整的,你预测不了。至于今后人民币是不是大幅贬值,现在也说不好,如果还是天天发动马力印钞票、发钞票,一切皆有可能。
换人民币好!国家银行换不收手续费,就是比价要低点!
在银行的门口和黄牛换会高一点点!安全自己注意就好!在银行窗口一手给他一手给你! 中国将来人民币是不会大幅贬值的
2009年4月,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启动。
2010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至广西等20个省(市、区)。
2010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其中的重要信息是香港可以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步伐加快了。
2010年12月3日起,参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出口企业由365家扩展到67359家。
2010年12月23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总裁陈德霖就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最新发展举行发布会,宣布了多项措施,旨在为寻求使用人民币开展贸易的企业提供人民币资本流动便利。
据香港金管局透露,截止11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总额已达2796亿元(合420亿美元),较10月份增加29%,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激增246%。
……
从以上新闻,我们能够解读出一些明确的信息,这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了。非但在贸易和金融舞台上,在香港民间人民币也广受追捧。人民币探路香港市场,不仅仅意味着香港方面在强化自身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角色,更意味着香港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征途上的重要一环。
中国这三十年走过的历程中,很多历史性的瞬间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多年后回首,方知当年一件小事承载着极重的历史分量。比如邓小平南巡讲话,比如当年安徽省凤梨公社几户农民和生产队签下的农田包干保证书。不管人民币未来的成长性如何,其近期探路香港市场的动作已足以引起我们的兴趣。让我们坐下来花些时间研读最近的报刊杂志,做一番处于当前立场上的思考。、发生大规模的货币替代会使得港币在实际上贬值。
2、两种货币共存,并且是在当前局势下很多经非官方渠道的流通,会使得两种货币的汇率发生混乱,给市场带来波动。对大陆的风险就是人民币的风险。
3、通过存量资产价格来对货币局制度产生影响。
4、汇率的大幅波动会引发套利行为,对香港现有的货币局制度造成冲击,货币局制度最怕的就是投机冲击,因为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制度,难以对突然的投机冲击做出反应,这样投机对市场的冲击会比较大。
再来考虑大陆可能面临的风险:
1、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排除有一部分游资停留在香港市场上,这部分游资可能直接在香港市场上方便地兑换成人民币,进而流入大陆。这部分资金的风险有多大取决于资金量有多大,当有朝一日大量的资金突然撤出大陆可能会给国内的各个市场带来价格打压,货币危机模型对这一类风险进里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在市场利率尚未自由化的前提下就先让人民币汇率在逐步放开的资本账户下渐进式地自由化是一个不大符合学术界主流看法的改革顺序、也不大符合过去其他国家金融深化的经验教训的做法。国内的利率现状是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严格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来执行,贷款利率有所放宽,尽管这样,利率对市场的反应仍然是极其有限的,这将削弱国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不利于建立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不利于货币的国际化。中国体制改革的典型风格是“摸着石头过河”,金融深化的过程也难逃这种中国式的“渐进疗法”,也许是人民币探路香港的客观条件成熟了,央行决定先行试水,再以汇率的自由化倒逼市场利率的自由化。行了描述
人民币就是升值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