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

2025-04-25 07:22:4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  对于高校和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县级市来讲,如何有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是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首要的紧迫任务。早在2006年,我们就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成立了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力实施以“新合作、新技术、新产业”为核心的“三新”战略,通过出台联盟规划,制定扶持政策,构筑信息服务平台和科技项目超市,组织赴京、沪、宁、港及海外的联盟活动,加快了海内外各类创新资源集聚江阴的步伐,产学研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有力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我们出台了《江阴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行动计划》,明确了孵化重大科技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定位,大力开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及高端产品的攻关行动,推动传统产业依靠成果转化实现高新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项目产业化实现集群发展。  三、创新科技服务机制,着力优化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三年来,我们坚持“一个领军人才和一个优秀团队可以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理念,成功探索了“一年研发、两年成长、三年裂变”的科技创业模式,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的加速成长。  四、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速推进科技产业的裂变发展。  三年来,我们积极实践“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大赢家”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银行支持、资本参与的科技与金融紧密高效合作发展的道路。2010年,我们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建立了第一家科技人才资本战略合作创新联盟,吸纳了“100个海内外创投基金”、“100家全市拟上市科技型企业”和“100个区内海内外领军人才创业团队”成为联盟成员,通过出台扶持政策,组建引导资金,发布各方信息,组织交流洽谈,为各类科技型企业、创业团队和金融资本搭建了一个开放融合、合作多赢的公共服务平台。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金融对科技支撑的有效路径,大力引进科技保险、科技银行、科技小贷、科技担保公司等科技金融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科技金融体系,积极创建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目前全区通过财政引导建立各类创投基金累计注册资本超30亿元,科技企业各种债权融资规模已突破80亿元。充分发挥“江阴板块”民间资本丰厚的独特优势,鼓励本地资本对接科技项目和创业团队,促成了本土企业家与外来科学家之间100多个项目与资本成功对接,加速了项目产业化的步伐。  今后一个时期,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国家高新区的创新核心区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突出高新区科技体制的“三体系”、“四机制”建设,也就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人才支撑体系、科技平台载体体系,优化提升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创业服务机制、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快构筑具有江阴高新区特色的科技体制机制,更大规模集聚创新核心要素,更大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高标准建设一流国家高新区,努力把江阴高新区建设成为苏南地区的科技创新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精明发展示范区和产城一体样板区,为全省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