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上映的电影《发条橙》,是由天才斯坦利·库布里克担任导演,并拍摄的科幻惊悚犯罪片。该片前身是由安东尼·伯吉斯写的一本同名小说,但经由库布里的执导,影片更好地解读了原著,并且片中更设定着三个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他们分别是:主角身份的转变、主角处境的转变、主角的结局。
1、 主角从一个施暴者变为受害者
该片是围绕主人公阿历克斯的经历而展开的,主要剧情讲述的是:阿历克斯本身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小混混老大,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架闹事”。
但是看似再“威风”的人,也有踢到铁板的时候——主角在杀害猫夫人后,被及时赶到的警察逮捕。因此入狱的他,为了尽早获得自由,选择了接受监狱的心理厌恶疗法。
接受完疗法后,他很快就从监狱离开了,但是此时厌恶犯罪的他,并没有因为这一改变而被这个世界所善待。最终他选择了自杀,自杀后的他不再接受这钟催眠式的心理疗法,政府迫于压力恢复了他的本性。
这说明了心理厌恶疗法根本不能使人类变好,反而有可能成为杀人于无形的利器。
前期的阿历克斯杀人、强奸,无恶不作,是可以说坏事做尽,没做过一件好事,可以说是一个没办法救赎的极端恶人。
而这样的人,很显然会得罪很多人,比如说自己曾经的部下,以前欺负过的人及他们的亲戚朋友。也就是说,当他从施暴者变为普通人的时候,必须要面对这些人的报复。如果他没有能力反抗,那他的权利必定遭受侵犯。
主角的身份转变是明显的,他由恶人到善人再到恶人。期间的那一次善人转变,是在接受了看似完美的治疗,实则这种治疗扭曲了人性且治疗方式极端粗暴。不仅如此,出狱改邪归正的他,按理来说拥有着社会上最需要的人格,但是他却遭到了众人的欺凌,以致于逼迫的他自杀,而影片的最后,未死的主角又变回无恶不作的罪犯。
这期间令人细思极恐的事情:扭曲人格本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更何况是在强大外力压迫下实现的,那这种结果看似好的扭曲,但是过程却极其残忍,令人细思极恐。
2、 看似完美的心理治疗却是最可怕的毒药。
从剧中不难看出,主角是一个张狂且极度混蛋的人。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仍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电影中的他喜欢古典音乐,对性也极度热衷。
无论他在欺负别人还聆听音乐、热享受性,都证明着他热衷于这些事,这些事情能让他感觉兴奋快乐,这些都是他的爱好。
但是在接受了看似完美的心理治疗之后,他却变得厌恶暴力、不能聆听音乐、甚至不能享受性,这一种治疗方式,将他的整个人格都给改变了,使得他不能再继续自己的爱好。
试想,当一个人活着,虽然有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格,但是没有了爱好与欲望,变得不再是自己,那么我想,改变之前的人与死了没有两样。
这种看似完美的心理治疗法,却是变相的扼杀了一条生命,扭曲了一个灵魂,细想起来,不免细思极恐。
3、 阿力克斯“死后重生”
在影片的最后,阿历克斯没有办法忍受人人欺辱的现状,所以选择了自杀。自杀后没死
的他拒绝洗脑,恢复了自己的本性,又变成了人人惧怕的恶棍。
影片故事到这里结束,又一引人思考的问题:主角是做一个空有善良人格,却好像行尸走肉活着的善人?还是继续保持自我,做个恶人?
又一论证思维,让人细思极恐。 该片导演将种种对立的行为、思想完美地融合在电影里,这些具有论证思维且映射人性、社会现象的情节,自然让人细思极恐。
《发条橙》里有一些细思极恐的细节,一个就是电影前期主角的张狂和坏,导演把性还有暴力,都拍的很仔细,之后就是他在监狱受到的那些非人的待遇,出狱后,当他失去他的爪牙时,他受人欺负的无奈,痛苦,挣扎还有懦弱都表现出来,他的行为完全是在人家的控制之下做出的,而且只能任人摆布,完全反抗不了。前后形成剧烈的对比和反差。
还有很多小的细节描写, 阿历克斯尽管生性邪恶,做尽坏事,但他很喜欢古典音乐,很喜欢贝多芬,然而作为阿历克斯这个人的特征被强制打乱了。他不能做任何害人的事,不能做有关性的行为,否则会恶心,头痛,甚至也不能听贝多芬了,由此可见导演在细节处理上真的是细思极恐。
试想一下,如果把影片的主角换成是一个善良,受人欢迎的人,遭受这样的对待,观众或许都会感到愤怒,都会说人当然是有选择权利的。但导演就是想告诉我们,即使主角换成是阿历克斯这种恶棍时,情况也不会有改变,他依然是被剥夺了权利的可怜人 。这是一部细节处理到极致的电影。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真的很不错。
《发条橙》最为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不是电影所展现的那些暴力,而是电影中的罪恶厌恶疗法。
《发条橙》里的男主亚历克斯原本是一个小混混团队里的老大,他将在别人身上发泄自我的暴力作为生活的乐趣,这样的一个人渣自然也难逃法网,最后锒铛入狱,电影至此其实只是一部有着暴力外衣的普通犯罪电影,但斯坦利·库布里克接下来却赋予了电影以真正让人细思极恐之处。
入狱后的亚历克斯为了能缩短刑期,自愿参加了一项由监狱组织的罪恶厌恶疗法,这种疗方就是科学家每天让亚历克斯一边观看大量的血腥暴力镜头,一边为他注射使其对这些产生厌恶心理的针剂,在这种治疗下亚历克斯一看到暴力所感受到的再也不会是乐趣,而是条件反射性的生理厌恶。
在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疗法后,亚历克斯被获准出狱,但带着这种完美价值观,绝无暴力心性出狱后的亚历克斯,不仅惨遭昔日被他伤害过的人报复,他的家人也不想接纳他,没有了暴力性的亚历克斯成为了人人都可欺凌的对象,而在经历过一系列的变故后,政府迫于压力又不得不恢复了亚历克斯的天性。
罪恶厌恶疗法的细思极恐之处,正在于由此发散的辩证思考,是让一个人具有单一性的普世价值观,成为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还是让其拥有原本的自由意志继续为恶一方?电影最终没有给予观众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把这个问题又还给了观众。
对于我来说《发条橙》里面最让我细思极恐可能就是当时不知者无畏的亚历克斯选择成为政府新实验的实验品的那一瞬间吧,亚历克斯虽然代表着当时社会的反面教材,恶的彻底、恶的干脆,充满了人性的恶,但是选择成为实验品的他,在实验结束之后,就那样成为了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没有欲望的人,可能对于政府来说,这样的人就不会危害社会治安,也可以说成是一个极善的人,但是作为观众的我,当时并没有感觉到他的善,能感觉到的只有他空洞的灵魂和无处安放的心,当时我的脑子里只有一个词语“行尸走肉”。
对于我来说,可能那些赤裸的雕塑和亚历克斯房间里代表着原罪的蛇以及舞台上舞台剧一般的强奸场景和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拿着警棍的人痛扁流浪汉的行径都不及亚历克斯眼睛上的那一对金钩子来的让我难受。
《发条橙》能够作为库布里克经典的犯罪惊悚片代表作,能够被英国禁止上映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部电影至今无法在国内正规渠道观看。《发条橙》真的是洪水猛兽吗?一部电影真的能够对一个国家造成很大影响吗?在我看来《发条橙》被禁映和他其中有很多细思极恐的细节有很大关系。
第一个细节就是《发条橙》中亚历克斯和同
伙一晚上寻欢作乐,无恶不作。先是殴打流浪汉,再者和敌对势力火并,甚至用借口骗开房门,当着作家的面侮辱了他的妻子;最后更是入室抢劫,杀害了无辜的独居妇女。所有的恶行为都可能会被年轻人效仿,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如果不是他们内讧,可能至今仍然逍遥法外。
第二个细节是亚历克斯在监狱被执行非人道的刑罚——将人类的原始欲望和恶心的事情联系起来,迫使人类消灭自己的原始欲望,让人类失去了人的本性。这和法西斯主义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