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懂事以来我就觉得这个社会很现实。
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初中的时候,有三件事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人。
第一件事是关于学习的。我初中的班主任是个女的,她教英文。在她眼里只有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那时候我的英语特别好但是数学不行。她刚开始还和数学老师说要多关注我点,后来见我老是提升不上也就放弃我了。以前英语课还会夸我英语好,后来都没有了。我也没有记恨她,只是觉得心寒。
大家一定听过“职高”这个词,她骗我说职高很好。她说:你不是喜欢艺术么?那你去职高啊,那里可以发挥你的艺术天分,你不要去读普通高中,其实都一样的。我回到家把这个告诉我妈妈,我妈说:人民教师还可以这样诱骗学生放弃高考机会的!后来我才知道不只是我,还有些同学也被叫进去谈话过。不是叫你去职高就是你去XXX学校吧,其实那个学校就是私立的贵族学校,高中部特别烂。我当时很反感这位“人民教师” 她还在课堂说:我觉得能考上一中的就只有这个班长了,其他人没希望了。
我觉得在中考你不应该语言攻击,打击士气。要大家丧失信心,我觉得她是很失败的老师。她还说:你就算参加中考,你也进不了二中。最后我还超出五十分进了。那是人生第一次感到社会的现实!那么赤裸裸!
第二件事是关于友情:假如你的好闺蜜有一天对你说:有你真好,你就是我的财神爷。你会怎么想?
我初次从广东回来农村上学,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我和她很好,我几乎什么都和她说,我觉得能遇到说知心话的太不容易了。她家庭情况其实不差,但是爱花钱,大手大脚嘛。所以经常要找我借,我每次都借给她。我认为好朋友就是应该互相帮助!
有一天走在学校外面的街上,她就突然的感慨了一句有你真好,你就是我的财神爷。我当时听了一脸懵逼,心里特别失落。友情不应该是简单、单纯的么。后来也是验证了她和我好是图我愿意帮她。我有段时间说自己没钱,我想看看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后来都没有后来了,她主动疏远了我。和另外的女生在一起去玩了。我只想说一个初中的学生怎么能把友谊当成是一种工具呢?
第三件事是关于“颜值”
不过这个事情不发生在我的身上,在另外两个女孩身上。男生总是那么无聊,讨论班上女生谁最好看。然后又变成讨论“谁最丑” 还写出了排行榜,还说最不好看的那个女生是“班花”
顾名思义他们这帮人就是在反讽。用语言攻击人家也就算了,还说你们不会有男朋友吧?这个谁能看得上你们啊,哈哈哈!! 我当时觉得真无语。真肤浅。
每次班主任换位置,他们都会说:哎呀,我不要和班花坐一起。还有人被分到一起还跑去办公室要求换位置,这让女生心里多难堪啊!
等我读大学才发现之前那些都是小儿科。大学就是学生会的天下,进学生会者得天下!
首先学生会一定没有不好看的,不帅的。你们的辅导一定是年轻的喜欢小鲜肉的,特别会说话的。
拿我室友来分析,她说导员总是不给她批假条,但是学生会的人假条特别容易到手。所以大学以来她选择了旷课。
还有助学金、奖学金的评比有黑幕的...... 这个说多了都是泪!我几乎不旷课,成绩也是前几,就是评不到奖学金。但是我们班长评到了,她是宣传部的。哈哈哈哈!!!!
总之,大学就是个小型社会。让我赤裸裸感到社会该有多么的现实!
尽管这个社会很现实,但还是有许多美好的事值得我们期待。
这个世界现实吗,现实啊,很现实,尤其是对不愿意面对现实的你。
前一阵子学车,不可避免要面对很多各式各样的人,其中有小老板,有普通工人有全职妈妈,有学生,也有五六十岁的大叔,和不同人交流,明显觉得这个社会是现实的,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你希望的不希望的都存在着,不是以你的能力就能改变的。
就一起来学车的人,有些大叔已经接近退休,60左右了,来学车看起来容光焕发,聊天时候大多也是事业有成,子女工作稳定收入可观,自己也没什么大事,来学个车等学出来买个车,自己开着方便,和他们聊天也都是慢慢鼓励你的话,要好好学习,读完研找工作或者读博,然后聊子女聊生活也是高高兴兴,脾气也随和。
而有些人,比如就有一个厨师哥哥,三十一二岁,早早地结婚生子,工资不高,整天加班没加班费,想辞职又没有好的工作,不是太远就是太累,和他聊天就是抱怨领导抱怨社会,抱怨哪哪公务员又不干实事,说上学没用读书都读成了书呆子(嗯,他就是对着我这个书呆子说的),加了我微信,发给我的也是一些“震惊!某某地方发现什么什么大家注意”这样毫无根据的文章,我不知道回复什么他还乐此不疲,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抢红包,他的玩法有点类似赌博,就是拼手气说一个数,有尾数相同的就给他发红包,没有他发出去的就白发了。反正在我看来全靠运气,性质就是赌博,若有错误,大家可以批评指正。
另外还有被家里催婚,看谁都觉得有缘分的人,本人相貌平平勉强能看,但自以为是对爱情很挑剔的人,也实在是不明白现在社会已经开放到这种地步了吗?第一天见面就要微信约我看电影,使劲说我和他聊得来,说我们有缘分……委婉加明确拒绝可是还是给我发微信打电话,唉,我,真的是不想闹得不愉快,可是我还是很介意这么随便的人的。
其实这就是现实,人的出生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他的见识和感悟就不同,也决定了他对子女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最近讨论很多的“寒门再难出贵子”也是这个道理,我也见过我们大学的教授,孩子从小双语教学,从小立志中国科学院大学,试问,那个厨师哥哥的孩子在以后道路上会比教授的孩子好走很多吗,我觉得可能不会。
虽然现实很残酷,我们还是要面对,向上吧,少年
这个社会的确是很现实的,以前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没怎么感受的到,但是上了大学以后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上了大学,我才明白原来和班导打好关系是多么的重要。身边发生的事情的确体现了这么一点。
班级里推选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明明班导说好这是一个公平的竞选,要想竞选入党积极分子就必须自己写好入党申请书,然后自己在全班面前讲话,为自己拉票,然后同学们投票选出积极分子。那天,一切都是按照他说的正常进行的,最后按照投票选出了6个人,其中四个是班委,两个是普通同学,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到最后却出现了七个积极分子,多出来的那一个同学和我老乡,男的,他平时和班导关系真的挺好,而且家里挺有钱的,平时跟班导聊天也会给班导发几个小红包,这里说明一下我们班的班导也只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女生而已。。(我也不知道为啥要强调这一点,呵呵懂的人自然懂),我和这个男的关系其实也不错,平常也会聊天,反正可能是老乡的缘故,我们平时有什么也会对对方说,后来是他自己主动告诉我的 ,他说班导对他说让他不要告诉别人,班导又向学校申请了一个名额,留给了他,因为他当时只差一票就选上了。。然后他还跟我嘚瑟说和班导打好关系是多么重要,让我也跟班导打好个关系。。
虽然说他只差了一票就能选上,然后班导为他申请多一个名额没什么错,但是为何要偷偷摸摸??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那还有别的同学没有选上的为何班导不帮忙一起申请名额??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很正常,毕竟现在塞钱给老师,给领导的现象那么多,这种事也见怪不怪了,但我作为刚上大学的学生,没上社会就发生了这种事情,还是觉得蛮适应不过来的,或许社会就是那么现实吧。。
并不是哪一刻让我觉得这个社会很现实,这种问法如果要追究的话,其实是不严谨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因有果,有一个发展的趋势,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的过程,如果非要表述为“哪一刻”的话,我觉得必须要在前面加一个表示程度的限定词“深刻地”
于我而言,我从小是一个比较喜欢并且善于思考自身和周遭世界的人,可以说,这种感觉一直都存在着,我从记事起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那时候太小,不能很好地把那种感受用语言表述出来罢了,不知道或者不太明白“现实”这个词语在这个句子中的深刻含义。
要说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时间可能是高中吧,那时候考上了省里最好的高中,突然从一个小县城到了省会城市,周围的同学们多数家境及其它都远在我之上。那时候起便清楚的知道了人这一生生来便是不平等的,有的人距离起跑线还有一大截,有人已经站在了接近终点的位置。有人生来家境优渥,掌握着较好的教育及其它一切资源,要使自身发展(我指的不仅是学习成绩,还有各种才艺和特长能力以及其它)达到某一程度环境对他的推动力很大,他自己可以不用那么努力,基本上只要顺其自然就好;而有的人,则需要坚韧的毅力,寻找他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甚至需要去超越他的环境,才能摆脱自己父母的社会阶级,稍微上一个台阶。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我的同学告诉我他每天和爸爸讨论着达芬奇的画作和欧洲古典音乐时,我的父母呢,偶尔打个电话,絮絮叨叨了一大堆,谈的内容不过是今天吃的什么,要省钱,要努力和同学处理好关系之类我觉得对我的发展少有帮助的废话(甚至我很不认同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然我的母亲一直也会把我当作她的情绪垃圾桶和她可以随意操控的木偶,在她的无理取闹中默不做声罢了。
当其他同学把时间花在思考去看什么电影充实自己时(因为那时候以我的月生活费看不起一场电影的,偶尔去一次就得节衣缩食很久),我得把时间花在思考如何省下几块钱熬过这个月,如何尽量少花钱才能不用忍受母亲无休止的抱怨。
深刻地认识到人生而不平等,而你根本无力改变出生和家庭,我觉得这是认识到这个社会很现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