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世民只有三个嫡子。可是李承乾贪图玩乐,李泰野心勃勃,相比之下,还是平庸的李治最适合做自己的继承人。都知道古代嫡庶尊卑比较分明,李世民是更倾向于立嫡出的儿子为太子的,毕竟这样比较名正言顺,不会引起其他皇子太大的野心。原本李世民是最属意自己的大儿子李承乾的,李承乾是嫡长子,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李世民从小就为他请来最好的教师团队,希望他能够争气。不过李承乾压力太大,他总是认为自己承担不起李世民的期望,于是经常在外寻欢作乐,让李世民十分失望。李世民也知道李承乾并没有多想当君主,才能也是一般般,所以李世民将注意力放到了李泰的身上。李泰和李世民非常相像,他作战十分勇猛,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这活脱脱就是年轻时的李世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李泰将会成为自己的继承人。可是就是因为李泰和自己太过相像,李世民不禁怀疑李泰是否会做出伤害自己兄弟的事情。当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父亲李渊的感受,可是轮到自己做父亲,考虑的方面就比较多了,他实在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而恰好这个时候,李泰在朝中悄悄培养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这引起了李世民的忌惮。
李世民觉得如果自己不立李泰为太子,李泰很有可能会谋权夺位。李世民不禁认真地思考李泰是否符合自己对于继任者的要求,经历过李世民的多年经营,唐朝国力是十分雄厚的。李世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个仁和的君主,扭转民众对于李家的印象。思来想去,其实还是李治最适合做继位者,李治虽然比较平庸,也没有什么大的才能,可是他心地非常善良,李世民最终还是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因为李世民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因为皇位自相残杀,太子因为谋反被废了,儿子李泰太觊觎皇位了,皇帝不放心,最后只有李治了。
从身份地位上说能够继承皇位的只有三个人,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当时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互相敌视,他们两个无论谁继承皇位都会将对方被铲除掉,只有让晋王李治继承皇位才能避免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自相残杀,迫于无奈李世民才选了平庸的李治上位。
大儿子因谋反而被废,二儿子野心勃勃,若他登位必定不放过其他兄弟,只有三儿子李治单纯无野心,他登位其余兄弟可以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