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拥兵三十万,为何不谋权篡位?

蒙恬一生都有哪些贡献?为何会成为牺牲品?
2025-04-02 15:11: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曾国藩拥兵三十万,不谋权篡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他本意上就没有这个想法,有着很坚定的忠君思想;二是客观上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已经慢慢衰弱,此时的西方国家相当的发达,而且对中国虎视耽耽,这才是最大的敌人也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坚定的忠君思想。曾国藩作为传统文化的大成者,忠君思想很牢固,曾国藩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所以他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其实是有这实力的,只是说他不愿意并且也没有打算过要自己称帝,而且他自己也明白如果自己称帝,那就很有可能落得一个千古的骂名,这对于一个对于自己的名声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人来说,是绝对不可能会冒这个险,而且当时的他也还对清朝有着希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现状。

二、西方国家对中国虎视耽耽。曾国藩恰逢晚清乱世,以一文臣练兵,成就自己的事业,他也是生逢其时,面对乱世,八旗与绿营已经腐朽到了极致,处处败,节节败。为曾国藩练兵创造了大好时机,但这机会仍是清廷授权给他,他的目的也是捍卫清廷统治,传统文化的延续,这也是他一开始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得到全体士绅的支持。如果他称帝,就失去了道德制高点,成为被谴责的对象。这也于自己想对付西方国家的目的而背道而驰,这也是他不称帝的一个客观因素。

曾国藩对中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不称帝,才会有今天名垂青史的他,名垂青史的更多的不一定是帝王

回答2:

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曾国藩是一个靠科举走上仕途的人,对程朱理学的思想传统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他考中进士以后,拜穆彰阿为师傅,潜心学习儒学,因此,儒家这种忠君爱国的思想是深入骨髓。

回答3:

曾国藩位高权重,手握重兵,不谋权篡位是因为他自小志向远大,刻苦攻读,学识渊博,知书达礼,效忠国家。

回答4:

他本来就是一个忠诚十分的爱国,在当时的情况下他选择篡位肯定会动摇国家的根基,这不正是与他的信仰所违背吗?

回答5:

中国范他的学识渊博,而且做人清廉。他时时刻刻都是为了国家而着想,如果他谋权私利的话,早就可以以他的拥兵自重去打算张三强取豪夺就因为他的想法没有想一些串谋权篡位那些人的想法,晕死。就是保卫国家为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