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结果与正常叶片的养分含量比较,可以对测定果园果树的营养状况做出评价。由于比较方法的不同,叶片分析结果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养分浓度法、养分比值法和养分指数法等。(1)养分浓度法:最早应用的为临界浓度法。临界浓度是指当树体内的一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低于这一浓度时果树生长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浓度。一般多把最适产量减少5%~10%时植物体内的养分浓度作为临界浓度。养分浓度低于临界浓度,果树可能出现缺素症状,施肥效果明显;反之则不然。
有研究者认为,临界浓度法的着眼点是矫治果树缺素症状,以果树生长不受到明显抑制为出发点。应以果树正常生长叶片内养分含量的适宜值为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的评价,因此,提出了养分含量标准值或正常浓度的诊断方法。叶分析标准值一般通过对当地高产优质果园果树叶片养分含量的分析获得。
苹果叶片营养诊断指标
中华猕猴桃叶片营养诊断指标(%)
(2)养分比值法:由于营养元素之间相互影响,此法用元素比值综合评价两种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比用一种元素更能反映果树的需肥程度。如在葡萄上最常用的比值就是K/Mg,因为K、Mg之间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两元素在叶内必须保持一定比例。不同地区确定的适宜的K/Mg值不同,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研究提出,当叶柄内Mg<0.2%,K/Mg10∶1时易发生Mg缺素症;在该洲K/Mg比值很少能超过10∶1。
另外,有研究者认为,叶柄P/叶片P可作为预测葡萄P缺乏的最佳诊断方法,是评价葡萄P素状况的最适宜的参数,但其应用此前提是叶柄P和叶片P的含量需处于适宜含量,否则会引起误导。
(3)Kenworthy养分指数法:该法由美国的Kenworthy提出,其基本思路为通过待诊断植物养分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比较,对其养分状况做出定量评价。比较时考虑了不同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变异情况。养分指数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为不少研究者所采用。
叶片养分含量的标准值可通过对当地高产优质果园果树叶片养分含量的分析而获得。也可以当地已普遍采用的养分适宜值作为诊断的标准值。具体方法为:
若养分测定值(X)低于标准值(S),则养分平衡指数:B=P+I。其中P为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百分比,即P=(X/S)00;I为矫正系数,I=(100-P)(V/100),V为养分含量变异系数。
若养分测定值(X)高于标准值(S),则养分平衡指数:B=P-I。其中P为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百分比,即P=(X/S)00;I为矫正系数,I=(P-100)(V/100),V为养分含量变异系数。
无论测定值与标准值的大小,以上两式可综合为:养分指数B=(100X/S)+(V)(1-X/S)。
养分指数的数值为100,说明该养分供应正常;小于100,说明养分供应不足;大于100,说明养分供应充足(过量)。
例如,某苹果园叶片氮含量1.982%,若苹果叶片氮含量的标准值为2.330%,变异系数为12%,则所测定果园叶片氮指数为:
B=100(1.982/2.330)+12譡1-(1.982/2.330)]=86.8
说明果树氮素含量不足,应注意氮肥的施用。
总而言之,与农田作物相比,果园测土施肥更为复杂。测土施肥时需综合考虑果树长势、产量水平、土壤肥力水平等因素。除进一步开展将常规的测土施肥方法用于果园养分管理外,有必要加强果树营养与施肥基本理论的研究。同时,应借助现代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不同地区果园测土施肥的专家咨询服务系统,综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指导果园科学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