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生物有哪些

2024-11-21 21:34:4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没明白啥意思。。看到网上有,就给你转过来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自主学习设计及实施

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倪 娟

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积极参与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本节课的自主学习设计力求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思考、讨论、交流、合作、扮演活动中解决学习问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赢得学习的内在支持。

一、教学目标设计与分析

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不能只重视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教育,“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课中不再把生态系统概念的辨析作为重点,而是着重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以及参与交流、合作等能力,改变了传统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学科技能训练的倾向。另外,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本节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通过图片资料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2.能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能运用资料说明问题及参与交流合作。

4.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一)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入问题

情境一:通过播放草地、河流、池塘等生态系统的音像资料引入新课。请学生分析一块草地、一条河流、一个池塘是否一个生态系统。

情境二:看一段音像资料,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通过资料中提供的哪些事例能说明这些联系。

情境三:播放生态系统受严重破坏的例子,让学生观看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间的联系。

(二)设置定向的探究空间,提出问题

通过以下问题把本节课的内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散而神聚,学习过程张弛有度,活而不乱。

问题:本地主要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它们中有哪些生物类群?这些生态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吗?与其他的生态系统有关系吗?在你的朋友和家人中,有哪些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如果我们的生物圈被破坏了,是否可再建一个?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组织开放的学习活动,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假设给你们一大块地,你们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们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为什么?

组间交流:地球的表面并不都是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请学生结合他们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及其生活常识,说说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

组间合作:全班做一个小游戏“我爱我家”。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10人,根据课前收集和准备的资料,分别扮演森林、草地、海洋、淡水、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发挥想象力,把各自的生态系统的生物群特点介绍给其他小组。课前学生都准备了相应的面具。

农田生态系统扮演组:有7人扮演各种不同的农作物,一人扮演动物,一人扮演植物。告诉其他组的同学,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淡水生态系统扮演组:三人分别扮演河流、湖泊与池塘,介绍“自己”的主要生物是水生植物及浮游动植物等;其余同学分别扮演鱼、虾、河蚌、苔藓、水草等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

城市生态系统扮演组:有一个学生扛着一块画着几棵绿树的纸板,另一人抱着一只宠物小狗,介绍给他的同伴,让全班学生抓住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群特点——人类是主要消费者。

阅读课本:关于河流生态系统的文字资料。

思考: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如有联系,文字资料中哪个事例能说明这一联系?

学生发言:河流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都有密切联系。

阅读:看课本第对页的第二、三、四小段,请学生讨论怎样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各种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读后抢答。

学生抢答一:第二小段说明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学生抢答二:第三小段说明各类生态系统从地域上是互相关联的。

学生抢答三:第三小段说明即使是同一种生物,也可以存在不同的生态系统。

练习:课本中的“技能训练”。从中进一步理解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组内交流:在你们身边,有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呢?要求每小组各人至少举一例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畅所欲言,谈到白色污染、随意堆放垃圾、乱砍滥伐、浪费淡水资源、湖泊和河流受到污染、工厂随意排放废气、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捕杀动物等等。

要求:各小组代表发言,如有补充,组内其他学生也可发言,其他小组做补充。

阅读:要求学生看课本第33页的“生物圈Ⅱ号”,要求读后谈感想。

学生发言一:生物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学生发言二:如果生物圈遭到了破坏,我们人类就无生存之地。

学生发言三:生物圈是我们人类的,也是那些美丽植物和可爱动物的共同家园。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保护生物圈。

学生交流: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有哪些环保措施和办法,达成共识后在组间交流,比一比哪一组设想的保护措施最多、最简便易行、最富有创新思想。

学生发言一:我们要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乱扔垃圾。

学生发言二: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带动其他人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学生发言三:我们要多种树,绿化环境。

学生发言四:我们让市场管理人员对贩卖青蛙等有益动物的人及时进行教育和处罚。

学生发言五:看到有人贩卖青蛙,我把青蛙全买下来再放生(学生笑)。

学生发言六:我们要增加环保宣传活动;制作一些传单;成立环保小分队,协助做好环保活动;成立环保表演队,到各处演出环保节目。

学生发言七:可以设计垃圾管道,方便居民把垃圾直接通过管道倒入地下让分解者去分解。

(四)布置课后的实践作业,运用成果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准备在课后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课后作业: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宣传环境保护,做现在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上网搜寻、调查访问,继续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继续探究保护环境的措施、方法,保护周围的环境。

三、教学策略设计与分析

(一)学习方式设计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在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本节课的主体参与式教学设计积极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既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交流、合作等能力。如课前查阅关于生态系统的资料,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有关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及保护环境的建议和办法这一环节的学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的学习采用游戏的形式,对小组学习任务明确分工,然后再合作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学会交流。在问题的思考中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讨论保护生物圈的措施中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形成课后作业,作业布置有新意。

(二)教学方法设计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地位是组织者和协助者,作用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为此,本节课中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1)创设情境,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2)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问题;(3)合作讨论,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4)分析讨论,检查方案的可行性;(5)组间交流,分享“问题”解决成果。(6)在实践作业中运用成果,利于知识、能力迁移。

回答2:

细菌,病毒

回答3:

动物,植物,外星生物

回答4:

你指哪方面?具体一点嘛~不然就太多了啊...

回答5:

一、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属于哺乳纲,肉食目,犬科。生物学家研究认为,狗最早是由狼、狐和胡狼自然杂交而产生的。经过各民族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长时间的驯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繁多的品种。据联合国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5亿条狗,我国大约有1亿条。
从古至今狗始终是人类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
犬具有很强的智力,能够领会人的语言、表情和各种手势,有时会做出令人们惊叹不已的事情。如通过训练,能计数、识字等。
犬的时间观念和记忆力很强。在时间观念方面,每一个养犬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到喂食的时间,犬都会自动的来到喂食的地点,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如果主人稍显迟钝,它就会以低声的呻吟或扒门来提醒你。
在记忆力方面,犬对饲养过它的主人和住所,甚至主人的声音都会有很强的记忆能力。
二、猫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被毛。猫的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捕鼠时不会惊跑鼠,趾端生有锐利的爪。爪能够缩进和伸出。猫在休息和行走时爪缩进去,捕鼠时伸出来,以免在行走时发出声响,爪被磨钝。猫的前肢有四指,后肢有五指。猫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特别发达,尖锐如锥,适于咬死捕到的鼠类,臼齿的咀嚼面有尖锐的突起,适于把肉嚼碎;门齿不发达。猫行动敏捷,善跳跃。
三、麻雀是最常见的小鸟。它们常栖息于树林、建筑物的缝隙中,无迁徙习性,属留鸟。
一般鸟类都能用它们的后肢在地上行走,但是,麻雀在平地上却没有行走能力,而只会依靠双腿一起作快速频繁的跳跃运动。
原来麻雀的两肢较短,由股部、胫部、跗部和趾部等部分组成,整个后肢肌肉都分布在股部和胫部,其他部位则全是肌腱。这些肌腱贯穿至趾端,能控制足趾的弯曲,使麻雀能握紧树枝安稳地生活。但是,麻雀后肢的胫部跗骨和跗部趾骨之间却没有关节臼,因而胫骨和跗骨之间的关节不能弯曲,这就使麻雀没有能力在平地上行走,而只能快速频繁地跳跃。
四、蚊子类常骚扰人畜、刺吸血液,并能传播多种疾病,被列为“四害”之一。蚊虫的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的有2000余种,我国已发现300余种。蚊类属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有按蚊、库蚊和伊蚊三个属,家居环境常见的有10余种。
形态特征:通常看到的能飞的蚊子,实际上是蚊类的成虫形态。它的体长因种而异,约5-15毫米。它体细足长,体表覆盖鳞片。蚊类与其它昆虫一样,整体可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三节各有一对足,中胸背部有一对翅,后胸背部的翅退化为一对平衡棒。成蚊的头部为球形,两侧有一对复眼,两眼之间有一对触角,触角的头上有轮毛。雌蚊轮毛疏而短,雄蚊的密而长,易于区别。它头的前下部有一长喙,是蚊的刺吸式口器用于吸血。雄蚊的口器退化,因而不能吸血,只吸植物汁液。由此可见,叮咬人的蚊子是雌蚊而不是雄蚊。雌蚊产的卵很小,长约1毫米,形状因种而异。它们必须在水中孵化为幼虫。刚产出的卵为灰白色,但很快就变成黑色或棕色,常浮于水面或沉于水底。幼虫俗称孑孓,身长而扁,头胸腹三部分界清楚,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最后变为蛹。蚊蛹是能活动的围蛹,外形像逗点,分头胸和腹两部,前者膨大,后者狭长。蛹期很短,温度适宜时,经1-2日就羽化为成蚊。
生活:蚊虫的一生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虫,被称为完全变态。卵是胚胎时期,幼虫和蛹是生长时期,成虫是繁殖时期。前3个时期必须生活在水中,成蚊则生活于陆地,产卵于水中。卵在水中孵化为幼虫,幼虫经4次蜕皮变为蛹,蛹羽化为成蚊。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下,完成一个周期通常需要15天左右。卵期1-2天,幼虫期5-7天,蛹期2-3天,成蚊羽化至吸血1-2天,吸血至产卵2-5天。
五、杜鹃花别名:映山红。科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形态:小乔木或灌木。主干直立,叶形多变,有卵形、心形,但不呈条形,叶质为革质或纸质,有常绿、落叶、半常绿之分。花常为顶生总状花序或伞房花序,花冠明显成漏斗状、钟形,单、重瓣皆有,花色丰富,有白、红、粉红、紫、紫红、偏蓝色、红白复色,并有条纹和斑点等种种变化;有的具有芳香,有的则无味;花期1-7月,因品种不同而异。盆栽株高30-100厘米。蒴果开裂,种子多呈粉末状或糠秕状。杜鹃种类多,根据花期和引种来源分为毛鹃、夏鹃、东鹃、西鹃4类。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报告。大千世界中,生物远远不止这几种,我将会在拥有着无限的神奇与奥妙的生物学中遨游,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不断完善自我!
要不然去野生动物吧看看,也许有帮助。:
而且你能不能把问题在写的具体一点啊?这样我们不知道你到底要调查什么,只是动身边的生物,那范围太广了啊!你说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