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为人的知性列出了十二个先验范畴:
量的范畴:
1、单一性;
2、多数性;
3、全体性。
质的范畴:
4、实在性;
5、否定性;
6、限制性。
关系的范畴:
7、依存性与自存性(实体与偶性);
8、原因性与从属性(原因和结果);
9、协同性(主动与受动之间的交互作用)。
模态的范畴:
10、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11、存有与非有;
12、必然性与偶然性。
扩展资料:
纯粹理性批判首先确定了人的认识的形式和范畴,然后论证这些先天的形式和范畴只适用于现象界,而不适用于超验的本体——自在之物。认为对自在之物的认识不是人有限的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的。
所以得出结论,理论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应该让位给宗教信仰。该书是欧洲哲学史上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著作。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大体可分三个部分。
首先,书中论述了进行理性批判的原因。作者认为,理性批判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且含有能使形向上学成为科学的一套完整而有据的方案。
其次,书中指出了纯粹理性批判的定义、对象、出发点以及批判的范嗣。
最后,书中又提到了理性批判应该遵循的原理及其意义。康德不仅在书中论述了数学、自然科学是怎样成为科学的,而且提出哲学也应该模仿自然科学走上科学之路的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纯粹理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