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痂病的简介

2025-04-28 20:54:3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主要由真菌中痂囊腔菌属(Elsinoe)和痂圆孢属(S-phaceloma) 引起的植物病害。 细菌中黄色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和放线菌中的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也能引起疮痂病。受害部位形成粗糙、稍隆起、疮痂状或木栓化、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中央开裂或下陷。以茎荚、瓜果、块根、块茎受害后的症状最为明显。严重时病斑连成片、果实畸形、肉质根茎发育不良。叶片受害造成歪扭,幼株致死。常见的有柑橘疮痂病、葡萄黑痘病,其他还有大豆黑痘病、核果类疮痂病、马铃薯粉痂病等。病菌在病残组织内或枝条中越冬,地上部分的病菌通过风雨传播,地下部分的病菌靠土壤中水分的移动及地下生物的活动传播,带菌种子或患病种薯可远距离传播。一般通过清除病残组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增施有机肥料、生长期喷药等措施防治。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多施钾肥,使抽出的新梢整齐而迅速成熟,搞好冬季清园和修剪,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②药剂保护:在春季和初夏,雨水多和气温不很高,早上雾浓露水重时发病严重,要喷药剂保护嫩叶幼果。防治溃疡病和炭疽病的药剂均可选用。

回答2:

柑桔疮痂病是柑桔重要真菌型病害之一,在中国的柑桔种植区都有发生。此病主要为害新梢幼果,也可为害花萼和花瓣,严重时会导致果实畸形,进而导致减产。为害的真菌为柑橘痂圆孢菌(有性态),属于半知菌亚门痂囊菌属。该病可以通过田间管理或者药剂喷洒等方式防治。做好清园工作:冬季、早春,使用溃腐灵200-300倍液+有机硅进行全园喷施,杀灭病菌,营养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