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既对全域国土空间进行定期监测预警,也对超载地区开展加密实时监测预警;二是注重软硬结合,既要建设好数据库和信息技术平台等“硬件”基础,也要健全管理机制、管控措施等“软件”配套;
三是强化激励约束,既要让资源环境超载地区受到惩处,也要让资源环境改善地区得到鼓励;四是注重形成合力,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开展监测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