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社会教案什么是爱,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学习分享的经验,运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是如何与同伴分享的,以及分享后的感受,适合幼儿园老师们社会活动课。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降低自我中心意识,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这样,对于形成幼儿的分享行为,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活动中通过为幼儿创设自发的分享行为的情境,让幼儿了解分享行为的具体做法,从分享物品到分享快乐,从具体到抽象,充分体验给予和被给予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活动目标:
1、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学习分享的经验。2、运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是如何与同伴分享的,以及分享后的感受。3、感受与他人分享物品与快乐时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1、故事课件《好朋友》;2、幼儿从家里带来一件最喜欢的小物品,玩具、图书、食品等;教师带一张和朋友在一起玩得最开心的照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你的好朋友都是谁?
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2、教师结合课件讲述故事。并提问:故事中,这两个好朋友是谁?小兔子是怎样招待她的好朋友的?你的家里来了客人,你会怎样招待呢?3、幼儿共同分享物品,体验其中的愉悦。
最后幼儿展示带来的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物品,说出它们的名称、外形、玩法等。从而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爱,如何和别人分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