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诚信的诗句

2024-11-21 00:01: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至诚:极大的真诚。金石为开:像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扩展资料:

中西方诚信不同的地方: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在诚信之道上,不同之处有:“原善说”与“原罪说”

中国人的诚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说”的基础之上,儒家认为人类生而具有善性,具有仁爱的“良心”,只要通过自身修养即可求得诚信之道,认为诚信源于人类的“良知”。

西方的诚信之道则是建立在“原罪说”的基础之上,基督教认为人类生而有罪,所以种种灾难随着原罪而来到人间。因此,只有相信上帝是万物的终极真理,是至善的化身,是人类道德的最终根源。 

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认为,我们“只有照着信心而生活,而且我们只能够这样做,以我们的信心与祈祷,盼望那给我们以信心之上帝会帮助我们。”他认为信仰源于神。

奥古斯丁以《圣经》中的“诚信即智慧”为根据,宣称信仰既高于理性,也高于知识,只有信仰才能给人类以真理,使人类道德完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诚信

回答2: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出自《墨子·修身》白话文释义: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

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出自《庄子·渔父》白话文释义:所谓真,就是精诚的极点。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人要守真,一个不真诚的人是不能打动别人的,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

3,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出自《礼记·中庸》白话文释义:天下只有最诚信的人和事能感化万物。

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出自唐·韩愈《原道》白话文释义: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出自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白话文释义: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回答3:

1、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2、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3、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4、神莫神于至诚。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5、至诚无息。《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6、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7、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8、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回答4:

1.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2.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马克吐温

3.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英国散文家

4.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

5.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6.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7.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9.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10.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扩展资料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名人名言》∶“诚即天道,天道酬诚”。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意思为诚实。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参考资料:诚信-百度百科

回答5:

1、《墨子·修身》作者:佚名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

2、《论语·为政篇》作者:佚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解释: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3、《礼记·儒行》作者:佚名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解释:金玉并不值得宝贵,忠信才值得宝贵。

4、《论语·子路篇》作者:佚名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

5、《论语·学而篇》作者:佚名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解释: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