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扣除限额,超过部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一:业务招待费
①业务招待费×60%
②销售(营业)收入×5‰
扣除限额为两个指标的较小者
二: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销售(营业)收入×15%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三:职工福利费
工资薪金总额×14%
四:工会经费
工资薪金总额×2%
五:职工教育经费
工资薪金总额×2.5%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六:补充养老保险费
工资薪金总额×5%
七:补充医疗保险费
工资薪金总额×5%
八:公益性捐赠支出
年度利润总额×12%
扩展资料: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 “条例 ”、 “细则 ”)的规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条例第四条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准予扣除项目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
第三条 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真实是指能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合法是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其他法规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收法规规定为准。
第四条 除税收法规另有规定者外,税前扣除的确认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即纳税人应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
(二)配比原则。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三)相关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从性质和根源上必须与取得应税收入相关。
(四)确定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
(五)合理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费用的计算和分配方法应符合一般的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
第五条 纳税人发生的费用支出必须严格区分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必须按税收法规规定分期折旧、摊销或计入有关投资的成本。
第六条 除条例第七条的规定以外,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也不得扣除:
(一)贿赂等非法支出;
(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
(三)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
(四)税收法规有具体扣除范围和标准(比例或金额),实际发生的费用超过或高于法定范围和标准的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
有扣除限额,超过部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一:业务招待费
①业务招待费×60%
②销售(营业)收入×5‰
扣除限额为两个指标的较小者
二: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销售(营业)收入×15%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三:职工福利费
工资薪金总额×14%
四:工会经费
工资薪金总额×2%
五:职工教育经费
工资薪金总额×2.5%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六:补充养老保险费
工资薪金总额×5%
七:补充医疗保险费
工资薪金总额×5%
八:公益性捐赠支出
年度利润总额×12%
九:销售佣金(非保险企业)
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的收入金额×5%
十: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
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
十一:向关联方的借款利息
不得扣除的利息支出=年度实际支付的全部关联方利息×(1-标准比例÷关联债资比例)
金融企业(5:1)
其他企业(2:1)
目前一般企业涉及到:
一、业务招待费支出: “本年销售(营业收入)×60%”与当年销售(营业收入)×5‰的孰小值;
二、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根据年销售(营业收入)×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政策比率填报。
三、捐赠支出: 根据政策比率调整,有了利润才能按比率支捐赠。
四、职工福利费支出: “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法规定的扣除比例(14%)按“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14%的孰小值填报;第5列“纳税调整金额”为第1-4列的余额。
五、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按工资总额的2.50%填报。
六、工会经费支出: “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法规定的扣除比例(2%);按“工资薪金支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