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有青春期意识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期变化感到突然,没有思想准备,更不必说有预先干预的理念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了。这些家长由于没有青春期意识,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后知后觉,看到孩子不同以往的表现,只是一味强调孩子“不乖了”、“逆反了”等,情绪就会烦躁不安,进而直接影响对孩子无端干涉的频率、范围和方式,引起进入人生第二加速发展期孩子的强烈不满。
青春期是个体长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年龄阶段,它虽是悄然而至,但却是逐渐进入的,且有明显的生理发育表征(第二性征)和心理变化的外部表现。父母如果有青春期意识,对家庭教育能够多投入些时间、精力和感情,是会及时捕捉到种种变化,欣然迎接孩子的青春期的,并坦然面对孩子对父母依恋的减弱,修整“以往的教育方式”。相信这样的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就会自然、顺畅得多。
实现好两个过渡
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美妙、奇异、灿烂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欣喜地体验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体验着自己的长大,他们“变得有主意了”,就是因为他们自觉长大了,成人心态在他们内心正迅速膨胀。面对他们,父母必须逐渐实现从父母心态向成人心态的过渡。像王女士那样,仍然抱着孩子还小时对他的那种“父母心态”,与孩子沟通,总是居高临下的态势,期望孩子还能像“以前那样乖”;一开口总是“教育”的口气,那么,孩子是不会向你敞开心房的。
第二个必须实现的过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从权威的影响到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这点与第一点是密切联系的。对自觉已经长大的青少年,父母的权威在渐渐失落,当前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注重学习的家长,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的失落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像王女士般还一厢情愿地采用指令式、批评式的“教育”,道理都懂的初中生当然不会买账。他们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设身处地的。
交流不应只谈学习
上述两个过渡,固然是家长和进入青春期孩子实现良好沟通的前提,但王女士与其儿子到了“甚至两人一讲话,就闹别扭”的 “伤心”程度,则还有其它的原因在强化:1、她的沟通技巧有待学习与提高。干巴巴的道理不必唠唠叨叨个没完没了;讲话的语气不要咄咄逼人;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这类技巧会传递给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已经长大了,我们当然要尊重你。2、她的自我已经完全下移到儿子身上。“放弃了国企工作,尽量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照顾孩子身上,不管刮风下雨都接送他上下学,带他去各种辅导班。”她的母爱表现让闻者凄然。这种“爱”,因为付出太多,对孩子的要求自然拔高,不满情绪往往比较持续和厉害;因为“全方位的照顾”,孩子的心理成熟会被这种“照顾”拖后腿,加剧他与父母的关系负性化;自我下移的父母会在孩子的眼里失去许多光彩。3、过度重视学习。记得2007年《钱江晚报》曾经发表过一个有关调查,结论是:“在与孩子沟通的问题上,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占70﹪,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孩子的成才应该是全方位的,只抓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全面发展是极易产生负面的“蝴蝶效应”。这些,是对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都应该避免的。
具体操作要注意细节
家庭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来培育孩子的。针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考虑到他们普遍存在的青春期躁动、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在沟通中,家长特别要注意细节,防止下列行为出现:
1、缺乏民主空气,家长一言堂,与子女对话不是命令式,就是审问式。2、对事情真相没弄清楚,就主观武断地妄下结论。3、不让子女参与大人的事,却要干涉子女的一切。4、强行拆看子女的信件、日记。5、以奇怪的目光看待子女与异性接触。6、总拿自己中学时的生活方式和子女对比,苛责子女。7、言行不一,要求子女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8、子女想自己解决且不愿让大人插手的问题,硬要包揽。9、自己错了死不认账,子女错了咬住不放。10、没耐心,言语粗野,一说二骂三打。11、不体谅子女学习的艰苦,只以考分为重。12、时常在子女面前翻旧账。13、知识欠缺,不懂教育,不爱学习,老说外行话。
2004年温州市妇联采用向社会开放性征集形式,作过“合格父母”标准的调查,我在统计结果时发现:父辈把“善与子女做朋友,多沟通”列为标准之首;中小学生把“主动以朋友身份平等与子女交流”列为标准之第四条。可见,孩子也想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希望家长记住孩子们“主动以朋友身份平等与子女交流”这一要求,切实实现好两个过渡,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
外甥的首次青春期事件
外甥是一个很乖的男孩,现正在一所寄宿制学校读初二。
可是,这次月休时,妈妈却打电话来说,他人很没精神,去网吧一整天没有回家。过一会,在外地的姐姐也打电话来说,昨夜他把他爷爷的手机打爆了——不但其中80多元的话费被用光,而且欠了160多元。
虽然我一直准备着应对外甥的青春期,可是我从来没料到他的转变竟然这么突然和巨大,叫人有些措手不及。
吃过晚饭,我就邀他到田野上逛逛。我首先开玩笑似的说,幸好我没有给你手机里存钱啊。然后我就跟他提了手机话费的事,他在我推测了半天“跟谁打”之后,才说,其实不是电话打的,而是在“移动梦网”下载游戏用的。
我感觉自己的谈话不是很受阻,就单刀直入地说,你花掉这么多手机费,又整日去上网,我还以为你“早恋”了呢。外甥说,才不是,上网也不是聊天,而是玩“天龙八部”的网游。
原来不是早恋,而是迷上“网游”。
刚好前段时间我也“网游”了一下,可以和他聊聊,然后问,网游很好玩吧?他说,也不是啊,玩久了很累的。
看来他入迷的程度不深,不过“弃之不舍”也属实情,一下子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外甥突然说,我也知道“网游”不好,可是我又控制不住,我最怕你了(外甥在我身边多年,平时我对他还是相当严厉的),要不你“压”着我吧。外甥本来就不是一个信心十足的人,如果再对他施加压力,只怕他将来会更加信心不足;况且,青春期的孩子最叛逆,即使他眼下自愿,“压”也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我这才发觉,对青春期,偶尔纸上谈兵或许还行,可是应对外甥的实际问题,就没辙了。所以,我只好边和他“探讨”网游以及未成年人去网吧的危害,边想着对策。
夜里,我请他和我一起睡。躺在床上,我先和他讨论青春期,然后问他的梦想。虽然他说这个累、那个累,一副畏苦怕难的样子叫人恼火,可我还是平心静气地引导他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然后,我问他,“网游”是不是该解决一下啊?他说:要的,可是都不玩我忍不住。那我每次月休回来,玩两个半天,四个小时,相当于每天一小时。
这个方案我完全接受,因为,我私下以为,“网游”是他们同龄人的一个话题,全不玩岂不让他落伍?可是我不想他觉得太轻易了,所以虚晃一招,说,按照惯例,我应该讨价还价一下吧?……
就在这么轻松的气氛中,我想,外甥的首次青春期事件,已经解决得相当圆满了。
我和儿子的日记本
俞晓琴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看到儿子有时作业不认真、吃饭时挑肥拣瘦,我就忍不住大发脾气。儿子开始不吱声,后来就大声喊叫,语气咄咄逼人。看到儿子急躁愤怒的神情,我意识到我的态度激怒了儿子,这样下去,对他的性格健康会有影响。我平时喜欢让学生读一些文章,滋养他们的心灵。现在,假如我用文字去和儿子交流,抚慰他的心灵,应该对他有所帮助的。于是,我精心挑选了一个笔记本,在扉页上写道:“我和儿子的悄悄话。”
我开始了和儿子的对话。原来,我喊儿子起床时,他有时赖在床上不起,磨磨蹭蹭十几分钟,我会很急躁。现在,我定上闹钟,在他的枕边放上日记本:“儿子,起床后读书,出声地读、有感情地读,让阅读成为习惯。”果然儿子从此每天都快速地起床,并在阳台上大声地读文章。
有一天放学,我去接儿子,孩子们手里拿着考试试卷,儿子用粗暴的语言嘲讽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我没有当面斥责他,回到家,我在日记本中写道:”儿子,你知道吗?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你在妈妈眼里是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个被你嘲笑的同学也一样,身上有闪光的东西。记住这样一句话: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儿子在下面写了一句:“妈妈,我错了。”
自从有了这样一本日记,我和儿子的情感交流多了。儿子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这本日记。我发现儿子也开始在日记本上面倾诉了。期中考试,儿子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很怕我批评他。一回家,儿子就交给我这本日记,上面写着:“妈妈,对不起。我因为马虎,数学考得不好。你放心,我下次一定争取好成绩。”
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没话聊,是因为没有共同的话题。如果你是球迷,孩子也是球迷。你想想还会没有话题吗?
一位妈妈写给青春期孩子的信。
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呢?#星知计划#
青春期的孩子那么可能会因为难以启齿的原因,所以对于一些问题难以得到了解,可能是自身发育上的
,可能是对异性相处上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或者是长辈跟孩子好好面对面的沟通了,给孩子说清楚这是正常的不用担心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