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原名?字?作品有?《我的母亲》的语言特点?

2024-11-15 19:42:3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主要著作
  [著作]

  著作
  《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自传》《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胡适日记》《齐白石年谱》,以及《先秦名学史》等英文论著。
  此外,从1919年起,还陆续翻译了都德、莫伯桑、契柯夫等人的短篇小说(先后编辑为两集《短篇小说》出版),以及拜仑的长诗《哀希腊》易卜生的剧本《娜拉》(与罗家伦合译)等。
  胡适去世后,台湾编辑出版了《胡适选集》《胡适手稿》等,大陆出版了《胡适往来书信选》《胡适书评序跋集》《胡适文集》等。1920年3月,他所写的白话诗集出版,即《尝试集》,这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一部个人诗集,也是第一部白话诗集。

  1)精选典型材料刻画人物

  母亲一生可歌可泣的事是很多的,但作者只精选了四个闪光的片断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第一个片断:写的是“我”幼儿时的事情,元宵节母亲背“我”观灯,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和爱子之殷勤与细心。第二个片断:写母亲爱看小说,讲故事到动情处会“热泪盈眶”,表现母亲有文学修养,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第三个片断:写母亲希望“我”上进,见“我”背书挨打,陪着“我”一同流泪,又勉强说“打得好”,表现母亲矛盾的心理和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的感情。第四个片断:写“我”看母亲做针线活,表现母亲勤劳<辛苦<能干,也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激<歉疚<回报之情。这四个片断虽然很普通,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闪光的,是最难忘的。作者精选这些典型材料,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2)穿插必要的议论深化中心。

  本文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穿插了必要的议论。有的分析人物的言行和内心世界,如“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有的评价叙写的内容,如“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幼稚的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有的扩展文章的主题,如“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文章结尾部分全用议论,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恶和谴责。本文的的记叙一般在记叙插写的基础上进行,并与记叙描写水乳交融,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运用细腻描写抒发感情。

  本文的句式一般较长,多用修饰限定,注重具体描摹,表现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如哭着……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母亲”前用“坐在旁边缝纫着”的限定,“哭着”前用“稀稀嘘嘘地泪如泉涌地”修饰,“声音”前用“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修饰,绘声绘色,描写细腻,结构严密,表现母亲一面期待着以严训使儿子成才,一面又为儿子受的皮肉之苦泪如泉涌,心疼不已的矛盾心态。极富表现力。

回答2: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主要著作
  《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自传》《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胡适日记》《齐白石年谱》,以及《先秦名学史》等英文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