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 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 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 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 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 关系的小孩。”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 想是一脉相承的。 这无疑是我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可回顾 我国近年来在就业、养老、教育、医疗诸方面的情况,这种博爱思想在 那些握有制订就业、养老、教育、医疗各项事关国计民生政策大权的公 仆们心中缺失,实在令人齿寒心寒。
赡养自己的老人,由此推及到赡养别的老人,养育自己的幼儿,偶次推及到养育别人的幼儿。(如果治理天下能达到这样的社会状况)统治天下就像在手掌里巴玩东西一样简单。
出处:<<孟子>>
典故:
有一天,孟子来到了齐国,见到了国君齐宣王。
齐宣王看到侍从牵着一只牛,准备杀了祭祀。那头牛害怕得浑身发抖,他看了心中不忍就下令释了那头牛,用一只羊去代替。孟子赞扬了齐宣王,说这是一种仁心。并且告诉齐宣王说,大王已经以仁心来对待百姓,那就是“王道仁政”了。
“这怎么能跟王道仁政联系起来呢?跟百姓有什么关系呢?寡人无法理解。”宣王说。孟子打比方道:“有人说,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东西,却拿不动一根羽毛;我的眼睛能够看清楚鸟羽末端新长出的绒毛,却看不到一大车大柴,大王相信吗?”“不相信。”齐宣王说。
是啊!拿不动羽毛,是因为完全没有用力;看不到大车大柴,是因为闭上眼不去看。大王不能把王道仁政施行于百姓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这是大王不去做,不是不能做。”“不去做和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问。
抱起泰山去跳越北海,那是不能做;看到老人走路不便而不愿折根树枝给她当拐杖,那就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去做。大王不实行王道仁政,就属于不为老年人折枝一类。”
孟子再次运用比方分清了“不做”和“不能”的道理后,就进一步阐述说:“把对禽兽的仁慈推广为对百姓的仁慈,大王怎么不能做到呢?要知道推广仁心就能够保有国家;不推广仁心就连妻子儿女都难保。”
“那么,怎样推广呢?”
孟子诚恳地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怎么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请夫子解释一下。”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这不就是仁心的推广吗?”齐宣王听了,不觉点头信服。
=================================================
简释: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养活我的老人,也养活别人的人,教育我的孩子,也教育别人的孩子,那(如果这样,么)天治理下就像翻手一样容易
赡养老人 无论自己的老人还是别人的,抚养孩子 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如果你能做到 可以成为一个很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