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与贫儿读后感1500字

2024-11-17 16:47:0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假期,我读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代表作品——《王子与贫儿》。
它的故事是以16世纪的英国社会为背景,通过戏剧性的情节,通过身份的错置构建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贫儿汤姆和王子爱德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汤姆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市井小巷“垃圾大院”里,而就在汤姆出生的同一天,爱德华出生了,而他却是出生在英国的王宫里。贫儿汤姆从小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幻想着自己能有一天当上富贵的王子,而爱德华因厌倦死板、空虚的宫廷生活,也幻想着能到民间尝尝作贫儿的滋味。

然而有一天,汤姆在一个庄园外看见了爱德华,爱德华随后把汤姆叫到了他的房间里。由于两个人的好奇,他们胡想换了衣服,两个人的人生也就因为这一“换”而改变了。换过衣服后,他们竟然像没有换过一样,他们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汤姆并非天生就只能当贫儿,爱德华也不是生来就只能当王子,全部的不同只在服饰和地位。当贫儿穿上王子衣服时,大家都把他当成王子;而爱德华穿上贫儿衣服后,大家便认定他是贫儿,这里既没有什么“天生富贵”,也没有什么“天赋王权”,问题的关键只在穿什么服饰和处在什么地位。

这个故事也许在读过之后让人觉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一个出身低贱贫儿于一个出身高贵王子,仅仅是因为长相一样而互换了角色,而最终却又互换回来,的确是一个童话般的故事,但是却体现出了人心中的一种矛盾:爱德华身为王子,想要过一样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但是却不想放弃荣华富贵;汤姆想要做一个拥有至高权利的王子,却又不想放弃自由的生活。虽然这部作品与我们有一段距离,但是他却深刻的反映了现代很多人的这样的心理。孟子曾经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富贵与自由不能同时拥有,就要舍弃其中之一,才能拥有另外的一件。

作者正是通过这种童话式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的社会,批判社会的罪恶,同一切社会弊病及一切剥削、压迫、不平等的行为作斗争。

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感想。其中,王子从小在宫廷中娇生惯养,养成的许多坏习惯在磨难中都一一改正,了解了人间的辛酸,最终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好国王,而贫儿在财富与权利面前能坚持真理,诚实友善,主动把王位还给了爱德华,不贪图享乐。我感受到了诚实、友善、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任何环境下都要坚守这些底线。还有人的一生要经历磨难,经受考验,有一句古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子爱德华所经历的考验和磨难对他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读了这个故事既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了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的确是一篇不错的小说,我希望自己以后能读到更好的小说,在书的海洋里发现道理,提高自己的素质。

回答2: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世界名著——《王子与贫儿》。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许多道理。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家马克•吐温。这本是讲述了十六世纪是英国的社会状况为背景,以童话体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贫民窟的穷孩子汤姆•康蒂,由于一个偶然机会,戏剧性的与王子爱德华调换身份,当上的英国国王。心地善良的汤姆当上了国王后做了不少好事,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而真正的王子爱德华就在民间流浪,当起了乞丐。他尝遍了酸甜苦辣,让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和国家的弊端,使他深切的感触到英国法律的残酷与社会阶层的矛盾。可到最后,国王有重新归位了。
我的感受是:环境能造就一个人。在贫民窟长大的穷孩子,更能体会出民间的疾苦,更加深刻的感受人情冷暖,从而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并且造福于更多的苦命百姓。而在王宫里享受荣华富贵,国这锦衣玉食的生活的王子,在富裕的环境里从未体验过担惊受怕的日子,知道了自己的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从此奋发图强,造福于百姓。
《王子与贫儿》这本书告诉了我,在艰辛的环境中,读不能失去一颗善良的心。要学着体会老百姓之辛苦,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王子与贫儿》,这本书是一个叫马克。吐温的人写的,讲的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子与贫儿出与游戏心理相互换了衣服,结果真王子爱德华竟被士兵赶出了宫门。被人们当成“疯子”看待,受尽了嘲弄与折磨。
而被推上宝座的贫儿汤姆深知民间疾苦,他借国王的权利修改和废除了一些残酷的法律条文,赦免和解救了一些“不过犯了一点小错或根本无错”的犯人。
这本书写的虽然写的是英国16世纪的故事,但却隐射了作者当时身处的现实环境
这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作者怀着极大的同情心,形象地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劳动人民困苦和悲惨的生活。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道理,这些道理让我受益非浅,让我知道了做事,看人都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调查,理解。有时候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物的内部,你只有通过调查,才能知道。有句话说的好“人不可貌相”就是叫你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表面,包括交朋友。有的人看上去是挺和善的,其实并不一定,有人看起来挺凶的,但是说不定他还很热心,所以,当你要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先相处几天,了解他或她之后,才能交往。
前些天,我(wǒ)看了一部叫《王子与贫儿》的(de)书,它(tā)是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de)童话式讽刺小说。
在16世纪,英国伦敦的(de)王宫里,小王子爱德华出世了。就在同一天,在一个叫垃圾大院的(de)胡同里,贫儿小汤姆也出世了。王子过着锦衣玉食的(de)生活,却因为宫廷里太多的(de)礼仪让他(tā)感觉毫无自由;而靠乞讨为生的(de)汤姆却天天过着吃不(bù)饱,穿不(bù)暖的(de)生活,还常常遭受酗酒父亲的(de)毒打。
一次偶然的(de)机会,他(tā)们两人相遇了。在好奇心的(de)驱使下,他(tā)们互换了衣服。就这样,相貌酷似的(de)两个孩子交换了角色:王子变成了贫儿,贫儿变成了王子,后来还当上了国王。汤姆废除了残酷的(de)刑法,赦免了监狱里无辜的(de)“犯人”,还制定了很多合理的(de)法令,爱德华王子被当作乞丐赶出了宫,在外面流浪的(de)一个月时间里,受尽磨难的(de)他(tā)看见了他(tā)的(de)臣民们过着水深火热的(de)生活。最后,在一次国王的(de)游行会上,他(tā)们又遇见了。良心发现的(de)汤姆将本来就属于爱德华的(de)王位让给了他(tā),而小汤姆也被封为了“基督慈善学校”的(de)校长。
由这本小说使我(wǒ)联想到了湖南卫视播出的(de)《变形计》。这个节目主要讲了城市和(hé)农村的(de)两个孩子互换角色,体验一下在异地(de)他(tā)乡的(de)感受。城市的(de)孩子到了农村,体会到了和(hé)城市不(bù)一样的(de)快乐,明白了农民们生活的(de)艰辛,是农村爸爸深沉的(de)父爱和(hé)农村妈妈温暖的(de)母爱深深地(de)打动了这个叛逆的(de)孩子,让他(tā)从一个曾经割腕自杀,桀骜不(bù)驯的(de)孩子变成了一个听话懂事,学会感恩的(de)孩子。而农村的(de)孩子到了城市,体会到了城市的(de)繁荣,激励了他(tā)要更加努力,考上大学,改变自己十年九旱的(de)家乡,让家乡的(de)父老乡亲们过上有山有水,有高楼有大厦,有绿树红花的(de)生活。这难道不(bù)是中国版的(de)《王子与贫儿》吗?
读完这本书,我(wǒ)受益扉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de)阶梯,开卷终会有益。同学们,让我(wǒ)们多读好书吧。

回答3:

望采纳
这篇小说是以19世纪的英国为背景,描写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 贫儿汤姆从小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幻想着自己能有一天当上富贵的王子,而爱德华因厌倦死板、空虚的宫廷生活,也幻想着能到民间尝尝作贫儿的滋味。于是有一天,他们交换了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 通过这个童话情节,小说首先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极端艰难困苦和统治阶级生活的极端豪华奢侈。在此同时,小说还鲜明地表明了人生生来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环境决定人物性格的唯物主义观念。 汤姆并非天生就只能当贫儿,爱德华也不是生来就只能当王子,全部的不同只在服饰和地位。爱德华就曾跟汤姆说:“要是我们光着身子走出去,谁也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的确,当贫儿穿上王子衣服时,大家都把他当成王子;而爱德华穿上贫儿衣服后,大家便认定他是贫儿,这里既没有什么“天生富贵”,也没有什么“天赋王权”,问题的关键只在穿什么服饰和处在什么地位。 不仅如此,汤姆在穿上王子衣服,被人推上王位后,便立即颁发仁慈的法律,释放无罪的囚犯,否定封建法律的荒谬,指责宗教裁判所的草菅人命,成了被万民拥戴的开明君主。而爱德华在穿上贫儿衣服后,也能在重新当上国王时废止酷刑,昭雪冤狱,颁布新法,以改善人民的处境。这是他俩突然心血来潮或良心复苏吗?不,这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客观影响,是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对人的改造作用。汤姆从人民中来,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使他从小就具有善良、正直的品质和同情苦难、嫉恶如仇的性格。而爱德华从王宫走到人民中去以后,受人民生活的影响,也逐渐具有了跟统治者截然不同的品质和性格。 最后还有一点,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读者从小说所描写的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很自然会联想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劳动人民的艰难处境;从小说所描写的统治者的为所欲为,很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美国资产阶级政府的专横欺诈;从汤姆和爱德华交换身份后的思想言行,也很自然会联想到深刻的种族歧视。因此,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其批评的矛头是指向19世纪的美国。 误会和交换身份,就是这一部童话的主要情节,而这看似俗套的设置,却在马克?吐温笔下显出了隐含的光辉。这篇读后感,语言质朴平实,从手法、思想和社会背景三方面阐述了作者意图,笔风简洁,眼光犀利。(马克·吐温小说《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

回答4:

相比之下,我宁愿喜欢那一锅瞧粹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