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这个字怎么念?好像是个姓氏是吗?有谁知道起源?

2024-11-06 16:51: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姓氏源流
  綦(Qí)姓源出有二:
  1、出自晋代义兴(今江苏省宜兴)有綦氏。
  2、出自北魏有复姓綦连氏所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綦连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綦氏。
  二、迁徙分布
  (缺)“綦”,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是一只鞋的形象,下部是“丝”,指古人系鞋的带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则表示庄重。《礼记·内则》曰:“履,著綦,”意即戴上裹腿,系上鞋带。綦,还有苍青色的含义,《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卿乐我员”綦巾,即“苍艾色女服也。”另外,《荀子·王霸》:“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这里的“綦”,又是“极”的意思了。今人写信时还有“言之綦详”、“念子綦切”的用法,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现在,綦姓分布在山东居多。在山东胶州、平度、即墨三市交汇之处,有平度沙梁村,全村皆姓綦,当地谚语中有“到沙梁,看旗杆”一说,盖因先前金榜题名的举子在家门立旗张扬之故。村老曰先人来自云南云云,已不可考。綦姓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一带)。
  三、历史名人
  綦 鍪:南宋人,端平年间官休宁知县,廉洁、公平,深得民心。离开那里后,百姓塑像来祭祀他。
  綦崇礼:字叔厚,南宋大臣。高密(今高密县西南)人。后徙到北海(今潍县)。祖父及父亲均中明经进士。其幼时即颖悟过人,十岁为人作墓志铭。少入太学,甚有文采。重和元年(1118年)任淄县主簿,不久迁任起居郎、摄给事中。辞翰奇丽,颇为宋高宗宠幸。不久又拜为中书舍人。历任尚书吏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在职有才干,甚力同列推重。后除翰林学士,在职5年,撰诏命几百篇,文简意明,不虚美饰恶,代言甚为得体。后因疾退居台州,年60岁卒。赠左朝议大夫。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义兴郡: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北宋避太宗(原名赵匡义,后改名为光义,即位后又改后炅)讳改宜兴。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省宜兴、溧阳,隋废。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嫌铅高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2、堂号(缺)
  ============================================================
  【綦姓宗祠通用对联】
  〖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廉平隆誉;
  贡举名家。
  ——佚名撰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北海人綦崇礼之祖父及父亲二世均中明经进士,为北海名家。下联典指南宋人綦鍪(Móu 音谋),以廉平恺悌得民心,及去,民立像祀之。
  -----------------------------------------------------------------
  〖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贡举起名家之誉;
  廉平贻尸祝之隆。
  ——佚名撰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北海人綦崇礼,字叔厚,少年时就聪明异常,十岁为人作墓志铭。北宋重和年间进士,南宋高宗时历宫中书舍人、漳州及明州知州、翰林学士。所撰写的诏书达数百篇,言简意明;廉洁寡欲,只潜心于词章;又通晓音律。后官至绍兴知府。著有《北海集》。下联典指南宋人激轿綦鍪,端平年间官休宁知县,廉洁、公平,深得民心。离开那里后,百姓塑像来祭祀他。芹尺“尸祝”,为古代祭祀时任尸和祝(主持)的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綦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綦书田烈士
  綦书田(1905-1934.12),山东省平度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7月由舒玉章介绍,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1912年入本村私塾读书,后入本村高小学习。毕业后,考入莱州中学。1921年又到青岛职业中学商科读书。
  大革命时期,1925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就读。在天津就读期间,经常阅读进步书籍和文章,受到深刻教育。
  土地革命时期,1928年大学毕业后,去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就学。1931年回国。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打入国民党陈调元部的46师任团副,后擢升团长。利用公开职务作掩护,积极从事党的秘密活动。1932年夏,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政治部训育主任。1934年12月在一次突围战中牺牲,时年29岁。

回答2:

【读音】:qí

【来源】:出自汉高祖刘邦赐姓。西汉时,因姬霖将军杀笑祥贼有功,汉高祖赐姓綦毋。

【组词】:

1、缟綦

【读音】:gǎo qí  

【释义】:“缟衣綦巾”之省。浅色服。腔稿

2、綦针

【读音】:qí zhēn

【释义碰圆搏】:古代缝制衣帛的长针。

3、綦绣

【读音】:qí xiù

【释义】:斜纹的彩色丝织色。

4、綦巾

【读音】: qí jīn 

【释义】:古代未嫁女子所服。

5、綦下

【读音】:qí xià 

【释义】:种用鞋带从鞋底左右绕系使不脱落的麻鞋。

回答3:

  綦
  1、【读音1】[qí] 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是一只乎早鞋的形象,下部是“丝”,指古人系鞋的带子,而用在祭裤雀祀等重典上则表示庄重。
  2、【读音2】[xì] 形声,从糸。形声,从糸。
  3、【读音3】[jī ] 通“基”。基本。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荀子·王霸》4、【读音4】[jí ] 通“极”。顶点,终岁纯雀了 。目欲綦色,耳欲綦声。——《荀子·王霸》
  5、【基本释义】青黑色,极,很,姓氏
  6、【其他】綦多用于姓原本由姬姓演化而来,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帝喾姓姬名俊,是轩辕黄帝的曾孙。据全国人口数据统计,綦姓人现在国内共有五万多人,由于历史原因,发生过几次大的历史迁徙,綦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和黑龙江等省份。历史名人有綦鍪等。在河南等北方地区有郡望堂号、湖南等南方地区有北海堂等。

回答4:


(1)


(2)
(形声。从糸,其声。糸(mì),细丝。从糸的字多与丝缕布帛有关。本义:苍灰色)
(3)
同本义 [dark grey]
綥,帛苍艾色。――《说文》
缟衣綦巾。――《诗·郑风·出其东码返门》。传:“迟手饥苍艾色女服也。”
四人綦弁。――《书·顾命》
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礼记·玉藻》
(4)
又如:綦巾(青白色的女服,古代未嫁女子所服);綦弁(古代苍灰色的皮冠。一说为赤黑色的皮冠)
(5)
鞋带 [shoelace]
夏葛履…,组綦系于踵。――《仪礼·士丧礼》
(6)
足印 [footprint]。如:綦迹(足迹;踪迹);綦履(履迹;脚印);綦辙(足迹和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前辈的遗泽)
(7)
标准 [standard]
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荀子》
(8)
通“基”。基本 [base;foundation]
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荀子·王霸》
(9)
通“极”。顶点,终了 [top]
目欲綦色,耳欲綦声。――《荀子·王霸》
(10)
姓。如:綦公(复姓);綦毋(复姓);綦连(复姓)


〈副〉
非薯备常,很 [very]。如:綦溪(深峭,极深);綦谷(极深)

qí ㄑㄧˊ
(1)
青黑色:~巾。
(2)
极,很:~难。~切。言之~详。
(3)
姓。
郑码:ECZ,U:7DA6,GBK:F4EB
笔画数:14,部首:糸,笔顺编号:12211134554234

回答5:

綦备纳姓起源改神

(綦qí)核滚亏

http://baike.baidu.com/view/622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