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襄阳是现在的襄樊市襄阳区吗

2025-04-06 13:40: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古代襄阳、樊城二城为军事重地,并称襄樊。后来合并为一个市的两个城区。

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襄阳一直军事要地,历史上发生在襄阳的军事事件不计其数。金庸在小说中描写的郭靖守襄阳的战斗就是发生在元朝入侵南宋的元宋襄樊之战。

蒙古至元五年(宋咸淳四年,1268)至元至元十年,元军长期围困,并最后夺取南宋重镇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市)的作战。

忽必烈即蒙古汗位后,实行了统一内部、稳定后方、奖励农耕、采用汉法等政策,日益强盛。至元五年,为了攻灭南宋,采纳宋降将刘整的建议,改取蜀入江、席卷江东,为夺取襄樊、浮汉入江、直趋临安(今杭州)的新作战方略。九月,派都元帅阿□、刘整率各路兵进攻襄阳、樊城。

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顺流可直入长江,是南宋的军事重镇,城高池深,粮草充足,驻有重兵防守。蒙古军针对襄樊设防情况,采取长期围困、待机攻城的战法。到七年,先后在襄阳西南30里的鹿门山、城东北10 里的白河口修筑城堡,控制白河、汉水及陆路交通。又在城西10里的万山筑城以断其西路,在城南30里的灌子滩立栅以断其东路。在樊城迎旭门外汉水中,筑实心台(今东敌台),上置弩□,阻宋水上援军。时南宋权相贾似道把持朝政,昏庸腐败,曾与忽必烈订有割地称臣的密约,不派得力将领率兵增援。所以,虽有几路援兵,守将吕文焕也多次出击,未能改变被围困的局面。蒙古军因缺少水兵,围城不严,每当汉水上涨时,宋军仍可由水路运送物资进城。蒙古军为加强水上作战能力,练水兵7万,造战舰5000艘,切断襄樊与城外的交通。襄阳一再告急。八年六月,宋廷被迫派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水军10万增援,未至鹿门,即被蒙古军击退。九年,城内盐柴布帛奇缺。宋军不得已暗派人到襄阳西北清泥河上游均州(今湖北均县)境内,造轻舟百艘,募勇士3000,由民兵部将张顺、张贵率领,乘五月汉水上涨,先将载有物资的船只隐蔽于白河口内,夜间,驶入汉水,途中遭蒙古水军截击,转战一夜,张顺战死。黎明,张贵才将物资运入襄阳。后张贵率军从水路接应南来的援军,遭截击全军覆没。此后,两城与外联系断绝,仅借汉水上浮桥,互相支援。

十年正月,元军采取各个击破战法,烧毁襄樊之间的浮桥,集中兵力,配以威力大、射程远的回回炮,水陆夹攻已被孤立的樊城。城破,守将牛富战死。元军转兵进攻襄阳。二月,主将吕文焕以城降,守将范天顺不屈而死。此战是元灭南宋关键性的一战。元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作战方略正确,指挥得当,适时克服了缺乏水军的弱点,加强了作战能力。南宋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朝廷腐败,救援无力。

咸淳五年(1269年),忽必烈派丞相史天泽亲自前来督师。蒙古军在襄、樊四周修城筑围,封锁汉水,扼守通往襄、樊的水陆要冲。同时造战船、练水军,屡次打败南宋的援军。襄、樊被困三年,贾似道一直对宋度宗封锁消息,甚至有敢说蒙军攻宋的,就被贬斥,也有被藉故杀掉的。咸淳六年(1270年),南宋以李庭芝督军援襄、樊;但另一将领范文虎却不受李庭芝节制,只听命于贾似道,这样就牵制甚至束缚了李庭芝的救援行动。

咸淳七年(1271年)十一月,蒙古正式建国号为元,并加紧对襄、樊的进攻。咸淳八年(1272年)三月,樊城外城被元军攻破,宋军只好退守内城。这时,城中虽尚有粮,但其他物资皆缺。为了援助襄、樊,李庭芝屯兵郢州,并利用襄阳西北的青泥河,以轻舟百艘,装满衣甲物资,在张顺、张贵带领下,乘夜转战一百二十多里,于五月二十五日黎明,到达襄阳城下,张顺战死。外援船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襄、樊军民。张贵入襄之后,派人潜水与在郢州的宋军范文虎相约,会师于龙尾洲。但范文虎却于会师的前两天,退屯三十里。元军得到这一消息,在龙尾洲以逸待劳,大败宋军。张贵受伤后被俘,被元军杀害。从此,襄、樊便与外界中断了联系。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元军攻破樊城,都统范天顺自杀,统制牛富率军巷战,后亦赴火自尽。这年二月,襄阳宋将吕文焕向元军投降。襄、樊这一军事重镇的陷落,决定了南宋灭亡的命运。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407/12225235.html

襄樊政府网站:http://www.xf.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