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去世叫驾崩,驾崩在任何朝代都是大事,一般都需举国同悲,而且皇帝死后,陵墓都比一般人不同,称为皇陵,都会有许多宝物陪葬,以供皇帝死后在地下继续享受,而这也是皇陵成为众多盗墓者光顾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最后三个朝代分别是元、明、清,这个三个朝代的皇陵都很奇葩,跟以往所有朝代的帝陵不一样,元朝的帝陵几乎找不到,而明朝的皇陵机会没被盗墓者光顾,但清朝的皇陵却被盗面目全非,为什么会这样呢?
元朝本来是在外境建立的,到了忽必烈时期,才攻入中原,定都在北京城,之前蒙古人建立的叫做汗国,皇帝也叫大汗,一开始元朝的大汗逝世后,葬礼很隆重,但由于蒙古属游牧民族,打起仗来东奔西跑,没有固定住所,所以祖先的坟常会被敌人挖开。
后来蒙古人学聪明了,大汗死后都采用秘密埋葬,而且不漏丝毫痕迹,让人无法找到,后来元朝进入北京城后,皇帝逝世仍旧采用这种葬法,所以元朝的皇帝陵墓几乎找不到,也就避免了被盗之风险。
那么元朝的皇帝死后,都葬在什么地方呢?根据史料记载“元诸帝均葬于漠北”,漠北在哪里呢?应该在蒙古国克鲁伦河与土拉河之间的肯特山里,不属于中国境内,所以后人当然无法找到了。
到明朝时期,朱元璋死后葬于孝陵,位于今苏省南京市紫金山下,建文帝下落不明,其他大多数皇帝都葬在北京市昌平区北十公里天寿山南麓,后人称之位“明十三陵”,然而明朝这十多位皇帝的陵墓,自古以来几乎没被人盗过,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算是被李自成搞垮的,李自成后来烧了朱元璋的陵墓,但并未挖开,不到盗墓,清朝入关后是从李自成手上夺得江山的,所以他们对明朝朱氏没什么特殊情感,只是把矛头对准了李自成,所以清朝也没对明陵进行破坏。
当时清军入关,毕竟大多数还是汉人,而清朝到了乾隆时期,都还有类似于“红花会”这样的反清复明余孽,如清朝去动明朝皇陵,肯定会引起公愤,得不偿失,后来孙中山进行革命,要推翻的是清朝,所以人们都把恨意撒在清朝身上,要盗也选清朝,明朝陵墓就此逃过一劫。
清朝灭亡后,他们的皇陵主要是东陵,除了顺治,雍正等少数陵园外,其他的陵墓几乎都被盗过,这些“摸金校尉”为何都选择清朝陵墓呢?这也有一定的历史因素。清朝灭亡后,中国深受列强欺辱,很多人以为这是“满清误国”的结果,所以就连盗墓者都把首选目标放在清朝皇陵。
那些有盗墓贼都认为,如果去盗明朝的墓,可能会被人谴责,而元朝的墓几乎找不到,再往前的朝代,时间太久远了,都被人盗过很多次,没什么油水,于是只能去盗清朝的陵墓了。
清朝的陵墓被破坏得很严重,大多数被都盗过,其中以慈禧太后的陵墓为最甚,孙殿英率领军队掘墓盗宝,据说还扒光了慈禧的衣服,让许多珍贵宝物流入海外,至今不知所踪,其罪过不可谓不小。
元、明、清是紧挨着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三个朝代。白驹过隙,时代变迁,三个朝代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但是这三个时代的皇陵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先说元朝。元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由蒙古族建立。也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陵墓。
这是因为蒙古族的丧葬习俗与中原汉族大相径庭。相传成吉思汗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将大树中间掏空做成的独木棺里。独木棺下葬后,将土回填,然后让万千骑士纵马踏平。
而元朝的皇帝们,在自己死后,也是采用了和先祖差不多的丧葬方法。有所变化的只是陪葬物品增多,但仍然是没有修造皇陵。所以后人根本就寻不到元朝皇陵。
明朝皇陵在明朝是受到皇家派兵保护的。而到了清军入关,明清交替非常迅速。盗墓贼根本没法趁着混乱去偷盗明朝皇陵。满族当权,考虑到异族统治,政治和民生尚未稳定,便驻军看守明朝皇陵,以此来笼络人心,使天下信服。所以在整个清朝,也没人敢去打明朝皇陵的主意。
而到了近代,明朝又因为近郊的地理位置,避免被盗墓贼盯上。近郊每天都是人来人往,居住着大量居民。众目睽睽之下,盗墓贼难以动手。而皇陵构造复杂,并且墓室等都在地下二十多米处,想要盗窃开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难度极高。
至于清朝皇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满清统治时期,自然没人敢去盗窃。清政府覆灭之后,各地军阀混战。清朝皇陵一时陷入无人管理的境地。清朝皇陵构造相对简单,埋葬位置较浅。再加上清朝皇陵基本上都在深山老林之中,任凭盗墓贼在其中倒腾个十天半个月,根本就没有太多人注意。而当时军阀为了扩充财力,甚至搪塞一个借口进行封山,在里面大肆挖掘,偷盗陪葬的金银珠宝。
孙殿英就曾经直接开炮将清朝皇陵炸开。而之后,又有无数的盗墓贼蜂拥而至,将清朝皇陵内的宝物洗劫一空。其中的文物珍宝大量丢失,对于文物研究也是重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