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游记取经路程与筋斗云都是十万八千里?

2025-04-06 11:32: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吴承恩老夫子不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磅礴辉宏的西游故事,更深刻的揭露讽喻当时的社会现状!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

回答2:

唐长老是凡人,悟空他们背不动。他们只能陪着领导步行,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只有唐长老成佛了,他手下的徒弟才能成佛

回答3:

为什么西游记取经路程与筋斗云都是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语道破。

孙悟空怎么说的?孙悟空说“似师父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孙悟空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里,指的不是实际路程,而是一个悟道的概念。所以,唐僧问西天路途,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

《坛经·决疑品》上说,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

佛经中的十恶八邪,十恶就是身三恶、口四恶、意三恶;八邪就是邪语、邪见、邪思惟、邪业、邪命、邪精进(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就是八正道的反面。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三:“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是心猿,孙悟空的筋斗云即是一念。所以,观音菩萨说:“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正所谓“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

唐僧孙悟空

所以,同样的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到西天,而唐僧要走十四年。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原著中写道:

三藏在马上欢喜道:“徒弟,我一向西来,经历许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险峻之处,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行者笑道:“早哩!早哩!正好不得到哩!”

孙悟空唐僧

沙僧道:“师兄,我们到雷音有多少远?”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八戒道:“哥啊,要走几年才得到?”行者道:“这些路,若论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若论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父走,莫想!莫想!”

唐僧道:“悟空,你说得几时方可到?”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原著中写道:

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行者闻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

唐僧孙悟空

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谎,人间就有这般大门?”行者道:“兄弟,我们还在堂屋里转哩!”沙僧笑道:“师兄,少说大话吓我,那里就有这般大堂屋,却也没处买这般大过梁啊。”

行者道:“兄弟,若依老孙看时,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

《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路程是十万八千里,孙悟空的筋斗云也是十万八千里,孙悟空就是唐僧的心,心即是魔,心即是佛,魔瘴难消,菩萨妖精,佛与魔,一念之间。

回答4:

我认为一个是体现了取经的路上是多么的艰辛,十万八千里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在一个就是既然孙悟空可以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不让孙悟空直接去取经?这也证明了唐僧取经的决心和诚心,从侧面也反映了凡事想成功都没有捷径,要想成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

其实我觉得这也许是一个巧合吧,因为西游记中主要讲的是唐僧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总共九九八十一难。最主要的是通过这种种的磨难历练他们唐僧师徒私人,而唐朝距离西天取经的距离具体是多少也就是一个大概的预估吧。具体多长谁也不会去精准的测量啊。

说西天取经路程是十万八千里,我觉得最主要就是得让观众体会到这里面的艰辛,不仅唐僧辛苦,还有唐僧三个徒弟的陪伴也是不容易的,正是因为不容易才换来了美好的结局。为什么最后唐僧师徒四人都能成为神仙,而且取完真经之后腾云回到的唐朝,这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回答5:

他们那个时候说的两个十万八千里其实不是指的具体的长度和距离,而是一个概数,就是大概指的是很长的距离,并不是精确到公里数。

孙悟空一直都在说自己的筋斗云一翻就可以到达十万八千里以外的距离,可是为什么他飞啊飞的却有的时候还是追不上妖怪呢?

在我看来孙悟空的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指的是它的速度很快,可以说是瞬间就能移动很远的距离,但是如果说真的翻一个跟头就能到达十万八千里那么远的路程也是不现实的,只不过是用来形容快的一个夸张的表现手法罢了。

西天的路程是十万八千里其实也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大家应该都知道地球的赤道周长才有四万多公里。

况且当时所说的西天其实就是印度的某一地方,路程虽然长但绝对不会是十万八千里,那还不得绕地球一圈还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