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发生的原因

2024-11-14 13:45:49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回答2:

  细解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因

  ■ 国防大学 李大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轴心国与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争。它是帝国主义争霸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地步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过程。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在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推行侵略扩张政策,首先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动局部战争,最后挑起世界大战。

  1 基本事实和论断

  经济危机导致国家间争夺激烈是二战爆发的社会根源

  经济危机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减弱。一战战败国德国不甘严惩暗中迅速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未能得领土而在地中海炫耀武力;战胜国日本不满限制准备侵略扩张。

  1920年到1921年和1929年到1933年,世界连续发生了两次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各种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它的严惩和限制,暗中迅速恢复国力,准备重返帝国主义列强行列;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在地中海炫耀武力以维持地区霸权;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表示不满,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了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法国主张肢解和最大限度地压榨德国,以维护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而英美则主张不要过分削弱德国,以免法国过分强大而打破欧洲均势。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开始向外扩张和发动局部战争,争夺英法美等国殖民地国家的势力范围和地区霸权,终于成为亚洲和欧洲的战争策源地。经济危机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减弱,为了保住既得利益,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以妥协退让和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和平,结果大大助长了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气焰,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全面危机。

  2 基本事实和论断

  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瓜分世界是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法西斯统治的基本特征是:对内以集权制取代民主制,实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反民主主义的恐怖统治;对外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以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为其一切重大政策的出发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瓜分世界的直接结果。法西斯主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首先在德、意、日等独裁集权国家兴起,并先后在这些国家掌握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集权制政府。法西斯政权特别好战,它们在帝国主义的利益分配席上分得较少,有急于重新瓜分世界的强烈愿望,但又缺乏对世界实行经济兼并、和平分割的实力。于是便借助垄断资本主义,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迅速增强军事实力,妄图靠战争手段重新瓜分世界。由于军事经济的畸形发展,又引起军事膨胀型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这只有依靠发动战争才能解决,于是又触发了更为深层的经济政治危机。因此,从战争走向战争就成了“危机-战争-危机”这一恶性循环的必然归宿。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先后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并点燃了侵略的战火,意大利法西斯党于1922年10月上台后,为建立跨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大意大利帝国”,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并于1931年征服利比亚,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纳粹党于1933年1月上台后,制定了扩张计划,企图首先在中欧建立“大德意志”,继而击败法、苏,夺取欧陆霸权,最后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基于相同的目标和需求,1936年10月,德、意两国签订了《柏林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成为欧洲的战争策源地。日本作为东方的后起资本主义大国,在1926年制定了“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总方针。1931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6年3月标志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广田内阁上台后,确立了保证其东亚大陆以及向南洋扩张的战略目标,并把中、苏、美、英等列为敌国,成为远东地区的战争策源地。随后,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不久意大利也加入该协定,因而宣告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将战火烧到了整个世界。

  3 基本事实和论断

  西方经济大国持绥靖政策妥协是战争爆发的深层诱因

  绥靖政策是企图通过局部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利益,来维护和巩固其既得利益。绥靖的本质是妥协、自欺,结果是纵容了战争。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大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把绥靖政策奉为处理国际危机的总方针。这主要是因为任何一场新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都意味着它们可能丧失既得殖民地;同时也因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心再一次大战将西方文明的毁灭。因此,它们宁愿放弃部分既得利益,牺牲一些弱小国家,以求得同法西斯国家妥协;同时还希望祸水引向苏联,以避免同法西斯直接交战。

  绥靖政策的本质是妥协、自欺,结果是纵容了战争,这并不是资产阶级政治人物的个人行为。推行绥靖政策以英国为最,1931年“9·18”事变后,英美首先纵容日本侵略中国;1937年张伯伦任英国首相后,这一政策得到全面的推行和发展;到1938年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出笼,绥靖政策达到了顶点。法国曾试图通过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来维护其欧洲大国的地位,但到30年代中后期也逐步将自己绑到了英国绥靖政策上。美国是英法绥靖政策的主要支持者,所推行的“独立主义”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美国式的绥靖政策。直到1939年德国大举进攻波兰,英法仓促对德宣战,才宣告了绥靖政策的失败。1940年5月,德国闪电战袭击西欧,直逼英法,英法军民奋起抵抗,标志着绥靖政策终结了。

  4 新的研究和视点

  没有及时形成反法西斯阵线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二战爆发迫在眉睫之时,英法美苏中等国并没有及时组成团结一致的反法西斯阵线,终使避免战争爆发失去最后机会。

  二战爆发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可以防止战争的力量:苏联为争取集体安全、防止大战作出了很大努力;中国和其他一些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延缓和制约战争扩大的作用;欧洲人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记忆犹新,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很高;德意日国家内部也存在着反对侵略的社会与政治力量。此时确实存在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制止大战发生的可能性。但是英法美苏中等国并没有及时组成坚定的反法西斯阵线。

  1935年4至8月,英、法、苏曾为缔结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在莫斯科举行谈判,苏联为防止和推迟世界大战作了很大努力,却没有得到英法等国的响应,还被排斥在解决与其重大利益相关问题的国际会议之外。同时,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也与英国秘密谈判,并向苏施加压力;德国还谋求与苏谈判。苏联在集体安全努力遭到失败的情况下,1939年决定首先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卷入战争,尽力争取与英法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也不排斥与德国改善关系,苏联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则在1939年4月27日宣布废除1934年签订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和1935年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5月22日德意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与此同时,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日本对苏联进行战争挑衅。世界局势急剧紧张,波兰向英法等国求援,与英国缔结临时互助条约,与法国签署军事协定。但是英、法、苏未能实现联合对德,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法西斯阵线未能及时形成,终使避免战争爆发失去最后机会。德国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于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发起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回答3:

细解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因

■ 国防大学 李大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轴心国与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争。它是帝国主义争霸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地步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过程。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在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推行侵略扩张政策,首先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动局部战争,最后挑起世界大战。

1 基本事实和论断

经济危机导致国家间争夺激烈是二战爆发的社会根源

经济危机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减弱。一战战败国德国不甘严惩暗中迅速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未能得领土而在地中海炫耀武力;战胜国日本不满限制准备侵略扩张。

1920年到1921年和1929年到1933年,世界连续发生了两次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各种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它的严惩和限制,暗中迅速恢复国力,准备重返帝国主义列强行列;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在地中海炫耀武力以维持地区霸权;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表示不满,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了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法国主张肢解和最大限度地压榨德国,以维护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而英美则主张不要过分削弱德国,以免法国过分强大而打破欧洲均势。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开始向外扩张和发动局部战争,争夺英法美等国殖民地国家的势力范围和地区霸权,终于成为亚洲和欧洲的战争策源地。经济危机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减弱,为了保住既得利益,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以妥协退让和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和平,结果大大助长了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气焰,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全面危机。

2 基本事实和论断

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瓜分世界是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法西斯统治的基本特征是:对内以集权制取代民主制,实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反民主主义的恐怖统治;对外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以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为其一切重大政策的出发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瓜分世界的直接结果。法西斯主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首先在德、意、日等独裁集权国家兴起,并先后在这些国家掌握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集权制政府。法西斯政权特别好战,它们在帝国主义的利益分配席上分得较少,有急于重新瓜分世界的强烈愿望,但又缺乏对世界实行经济兼并、和平分割的实力。于是便借助垄断资本主义,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迅速增强军事实力,妄图靠战争手段重新瓜分世界。由于军事经济的畸形发展,又引起军事膨胀型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这只有依靠发动战争才能解决,于是又触发了更为深层的经济政治危机。因此,从战争走向战争就成了“危机-战争-危机”这一恶性循环的必然归宿。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先后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并点燃了侵略的战火,意大利法西斯党于1922年10月上台后,为建立跨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大意大利帝国”,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并于1931年征服利比亚,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纳粹党于1933年1月上台后,制定了扩张计划,企图首先在中欧建立“大德意志”,继而击败法、苏,夺取欧陆霸权,最后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基于相同的目标和需求,1936年10月,德、意两国签订了《柏林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成为欧洲的战争策源地。日本作为东方的后起资本主义大国,在1926年制定了“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总方针。1931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6年3月标志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广田内阁上台后,确立了保证其东亚大陆以及向南洋扩张的战略目标,并把中、苏、美、英等列为敌国,成为远东地区的战争策源地。随后,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不久意大利也加入该协定,因而宣告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将战火烧到了整个世界。

3 基本事实和论断

西方经济大国持绥靖政策妥协是战争爆发的深层诱因

绥靖政策是企图通过局部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利益,来维护和巩固其既得利益。绥靖的本质是妥协、自欺,结果是纵容了战争。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大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把绥靖政策奉为处理国际危机的总方针。这主要是因为任何一场新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都意味着它们可能丧失既得殖民地;同时也因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心再一次大战将西方文明的毁灭。因此,它们宁愿放弃部分既得利益,牺牲一些弱小国家,以求得同法西斯国家妥协;同时还希望祸水引向苏联,以避免同法西斯直接交战。

绥靖政策的本质是妥协、自欺,结果是纵容了战争,这并不是资产阶级政治人物的个人行为。推行绥靖政策以英国为最,1931年“9·18”事变后,英美首先纵容日本侵略中国;1937年张伯伦任英国首相后,这一政策得到全面的推行和发展;到1938年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出笼,绥靖政策达到了顶点。法国曾试图通过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来维护其欧洲大国的地位,但到30年代中后期也逐步将自己绑到了英国绥靖政策上。美国是英法绥靖政策的主要支持者,所推行的“独立主义”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美国式的绥靖政策。直到1939年德国大举进攻波兰,英法仓促对德宣战,才宣告了绥靖政策的失败。1940年5月,德国闪电战袭击西欧,直逼英法,英法军民奋起抵抗,标志着绥靖政策终结了。

4 新的研究和视点

没有及时形成反法西斯阵线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二战爆发迫在眉睫之时,英法美苏中等国并没有及时组成团结一致的反法西斯阵线,终使避免战争爆发失去最后机会。

二战爆发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可以防止战争的力量:苏联为争取集体安全、防止大战作出了很大努力;中国和其他一些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延缓和制约战争扩大的作用;欧洲人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记忆犹新,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很高;德意日国家内部也存在着反对侵略的社会与政治力量。此时确实存在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制止大战发生的可能性。但是英法美苏中等国并没有及时组成坚定的反法西斯阵线。

1935年4至8月,英、法、苏曾为缔结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在莫斯科举行谈判,苏联为防止和推迟世界大战作了很大努力,却没有得到英法等国的响应,还被排斥在解决与其重大利益相关问题的国际会议之外。同时,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也与英国秘密谈判,并向苏施加压力;德国还谋求与苏谈判。苏联在集体安全努力遭到失败的情况下,1939年决定首先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卷入战争,尽力争取与英法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也不排斥与德国改善关系,苏联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则在1939年4月27日宣布废除1934年签订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和1935年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5月22日德意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与此同时,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日本对苏联进行战争挑衅。世界局势急剧紧张,波兰向英法等国求援,与英国缔结临时互助条约,与法国签署军事协定。但是英、法、苏未能实现联合对德,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法西斯阵线未能及时形成,终使避免战争爆发失去最后机会。德国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于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发起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回答4:

http://www.shjhgz.com/yjxx/teather/war2reason.ppt#260,5,幻灯片 5 看看吧!!!!!!

回答5:

希特勒想统治全世界

回答6:

简单的说,是帝国主义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的极端做法.美国等一些国家使用新政,避免了冲突,如著名的罗斯福新政.而法西斯国家认为解决方法只有开阔海外市场,占领原料产地,发动了二战